本文作者:黎丽娜

即时消息:注意 上门收香烟属违规行为,需加强监管防范。处理

黎丽娜 2025-06-12 6

2025年6月12日,全国烟草行业监管工作持续深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烟草专卖机构,针对非法烟草流通、假冒伪劣产品及无证经营等问题展开专项检查。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各类烟草违法案件1.2万余起,涉案金额超5亿元,其中涉及“上门收香烟”等非法交易行为的案件占比显著上升,引发行业及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联合烟草专卖稽查人员开展突击检查,当场查获一批通过“上门收香烟”方式非法收购的香烟,涉及品牌包括“中华”、“利群”等高端产品,总价值约18万元。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行为多通过社交媒体或私下联系,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吸引烟贩,最终流入非法渠道。据业内专家分析,此类“上门收香烟”模式近年来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部分烟贩利用监管盲区,通过快递或隐蔽运输方式将香烟销往外地,逃避监管。

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其中一位王姓烟民表示:“最近发现有人通过微信群联系收购香烟,称能支付每条高出市场价30元的价格,但我知道这是违法行为,毕竟正规渠道‘中华’硬盒一条也就600元左右,这种‘上门收香烟’肯定有问题。”另一位消费者李女士则透露,她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有人发布“高价收购限量版香烟”的信息,虽然价格诱人,但考虑到合规风险,最终选择放弃交易。

烟草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国产高端香烟销量同比增长8.3%,但非法渠道流通的假冒产品占比仍达5%左右。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研究部负责人指出:“尽管国家加大了打假力度,但‘上门收香烟’等隐蔽性交易仍给监管带来挑战,部分烟贩利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的心理,通过‘高价收购’吸引货源,最终导致真烟流入非法市场。”

在法律法规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收购、运输、储存烟草专卖品。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明华强调:“对于‘上门收香烟’等行为,将依据《条例》第42条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各地监管部门需加强线索摸排,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非法交易链条。”

业内专家对当前监管形势发表看法。北京烟草行业协会秘书长刘伟表示:“‘上门收香烟’现象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对合规渠道的认知不足,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同时鼓励群众举报。例如,北京市今年已通过‘12313’举报热线受理相关线索300余条,其中80%得到有效处置。”

记者在广东省广州市走访时发现,当地烟草专卖局近期开展“净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非法烟草交易的案件。一名稽查队员透露:“我们通过监控发现,有团伙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上门收香烟’广告,称‘专收高价真品’,执法人员伪装成买家与其接触,最终在交易地点将其抓获,现场查获‘双喜’、‘红塔山’等品牌香烟共200余条。”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合规经营成为市场主流。多家大型烟草零售企业推出“一店一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产品真伪。上海烟草集团市场总监陈静表示:“合规经营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已对全渠道经销商进行培训,要求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收购行为。”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一位长期购买高端香烟的陈先生认为:“‘上门收香烟’看似能赚差价,但实际上助长了黑市交易,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利益。正规渠道虽然价格透明,但能确保产品质量,这点更重要。”而另一位从事二手交易平台的商家则坦言:“平台已接到监管部门通知,要求下架所有烟草相关交易信息,我们也在加强审核,避免成为非法交易媒介。”

针对“上门收香烟”现象的治理,多地探索创新监管模式。浙江省温州市烟草专卖局推行“网格化+智慧监管”,通过社区网格员收集线索,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筛查可疑交易。副局长赵强介绍:“系统可自动识别社交媒体上的香烟交易信息,一旦发现‘上门收香烟’字样,立即预警,目前准确率达95%以上。”

2025年6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市场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在半年内完成对重点区域、重点渠道的清查,特别关注“上门收香烟”等新型违法行为。业内人士预计,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非法烟草流通将得到进一步遏制,但消费者教育和市场规范仍需长期推进。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黎丽娜本文地址:https://www.luoyiteng.com/article/25813.html发布于 2025-06-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霺叔说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