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5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我国烟草市场焦油标准再次成为行业焦点。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2025年烟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报告》,我国卷烟产品焦油含量平均值为10.2毫克/支,较2020年下降约18%,这一数据与WHO推荐的焦油含量上限标准(10毫克/支)基本持平。记者今日从中国烟草总公司获悉,新的焦油标准将于下月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在控烟履约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超市的烟草专柜,记者注意到,国产香烟品牌如“中华”、“双喜”等产品的焦油含量标识已从传统的“低焦油”改为“符合国家标准”。一位正在选购香烟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买烟都得看包装上的焦油含量,虽然价格没变,但感觉国家对烟民的健康越来越重视了。”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中华”牌香烟(软包)价格为80元/条,“利群”牌香烟(软包)价格为50元/条,这些产品的焦油含量均已降至10毫克/支以下。
与此同时,进口香烟市场也受到新规影响。记者登录“进口香烟专卖网”发现,来自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知名品牌如“万宝路”(Marlboro)和“骆驼”(Camel)的焦油含量已全部调整至中国标准范围内。该网站客服人员表示:“我们所有进口产品都经过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确保符合中国焦油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香烟价格普遍高于国产同类产品,如“万宝路”(硬包)售价为120元/条,“骆驼”(软包)售价为110元/条。
在行业层面,新焦油标准的实施对烟草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烟草学会副会长张明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降低焦油含量不是简单的技术调整,而是涉及配方、滤嘴、燃烧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主要烟草企业已提前完成技术升级,但中小企业的适应能力仍需加强。”据行业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烟草行业因焦油标准调整导致的生产成本平均增加约8%,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压力。
记者今日走访上海烟草集团后发现,该集团已全面启用新型滤嘴技术,并在车间内设立了焦油含量实时监测系统。集团技术总监王工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低焦油”产品:“我们通过改进烟丝膨胀工艺和优化滤嘴结构,使焦油含量下降了约20%,同时保持原有的香气特征。”这种技术升级的成本约为每条香烟增加0.5元,但企业表示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以履行社会责任。
消费者对焦油标准的关注度也在提升。在“进口香烟专卖网”的论坛中,一位网名为“老烟枪”的消费者留言:“以前觉得焦油含量低就是好烟,现在明白了国家标准才是硬道理。最近开始尝试国产的低焦油产品,味道还不错。”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价格是考虑因素,但健康更重要,愿意为符合标准的产品买单。”
然而,行业专家对焦油标准的实际健康效益持谨慎态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吴某指出:“降低焦油含量是控烟的重要措施,但不应将其等同于‘无害化’。烟草使用者仍需认识到,任何形式的烟草消费都存在健康风险。”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最新报告也强调,焦油含量降低不应成为鼓励吸烟的理由。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将建立焦油含量抽检常态化机制,每月公布抽检结果。2025年第一季度抽检结果显示,全国市场抽检合格率为98.7%,其中进口产品合格率为99.2%,国产产品合格率为98.5%。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司长张某透露:“下一步将研究将焦油含量纳入产品分级评价体系,对超标产品将采取暂停销售、限期整改等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行业也在焦油标准的影响下发生变化。虽然电子烟不含焦油,但市场监管部门要求电子烟产品必须标注“不适用于从未吸烟者”等警示语。在“进口香烟专卖网”上,电子烟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35%,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在传统烟草监管趋严后的替代选择。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焦油标准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欧盟自2024年起将焦油含量上限调整为9毫克/支,日本则为8毫克/支。我国烟草进出口商会会长刘某表示:“随着国内焦油标准与国际接轨,我国烟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望提升,特别是‘进口香烟专卖网’等渠道的合规进口产品将更具优势。”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部分烟草企业正在研发焦油含量低于5毫克/支的新产品,计划在2026年推向市场。这种创新举措既符合健康趋势,又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烟草产品的需求。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烟草市场将形成“低焦油、高品质、高价位”的产品结构,传统高焦油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
综合各方信息可以看出,2025年6月15日,我国烟草行业焦油标准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家控烟政策的持续深化,也体现了烟草行业在健康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作为。从消费者到企业,从国内市场到进口渠道,这一标准调整正在重塑整个烟草市场的格局。正如一位长期研究烟草政策的学者所言:“焦油标准的每一次调整,都是社会健康意识提升的体现,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