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思琪

要闻速递 玫瑰花烟直销吸引年轻烟民追捧 趋之若鹜

张思琪 2025-06-23 8

2025年6月23日,随着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国内烟民消费习惯与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在“AI标题”这一主题下,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与消费者,发现“玫瑰花烟直销”等新兴销售模式在合规框架内悄然兴起,成为行业转型期的独特注脚。

上午9时,北京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内,店主李师傅正通过店内智能终端为顾客推荐新品。“现在‘玫瑰花烟直销’很受欢迎,我们直接对接厂家,价格比传统渠道低5%左右,比如‘软中华’从75元/条降至71元。”他透露,此类直销模式需通过烟草局备案系统操作,每笔交易均有溯源码,符合《2024年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关于“规范直销行为”的要求。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报告》显示,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微增1.2%,但高端烟占比提升至32%。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采访到30岁金融从业者王先生,他坦言:“去年开始尝试‘玫瑰花烟直销’,虽然包装设计更简约,但焦油含量比传统品牌低10%,且能省下不少钱。”他展示的一款“低焦油混合型”香烟售价58元/包,比市场价低12元。

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子烟及新型烟草制品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变相直销”。业内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政策研究中心张教授指出:“‘玫瑰花烟直销’本质仍是烟草专卖体系内的合规创新,关键在于防止其演变为地下交易。目前试点城市的‘一店一码’制度值得推广。”

在成都武侯区,记者发现传统品牌与新兴模式并存。一位50岁老烟民刘大爷坚持购买“利群(软)”80元/条,他认为:“新品牌味道不对,还是老牌子放心。”而隔壁店年轻消费者则更青睐“玫瑰花”系列,其直销渠道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次日达,每条比烟草局指导价优惠8元。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国烟草税利完成7680亿元,同比增长3.5%。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两个月“玫瑰花烟直销”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43%。不过,记者注意到,部分消费者仍存疑虑。杭州大学生小陈表示:“虽然便宜,但不知道是否正规,还是去便利店买更踏实。”

在广东佛山,烟草局执法人员透露,已查处3起假冒“玫瑰花烟直销”案件,涉案金额超50万元。执法队长陈警官强调:“真正的直销需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和‘直销备案编号’,消费者可通过‘国家局官网’查询真伪。”

记者采访到“玫瑰花烟”品牌方市场总监林女士,她透露:“我们与全国2000家持证零售商合作,所有产品均符合《电子烟管理办法》关于添加剂限制的规定。近期推出的‘AI调香’系列,通过大数据分析烟民偏好,实现口味微调,但焦油含量严格控制在8mg以下。”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变化也影响国内消费。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电子烟使用率下降6%,促使国内烟草企业加速研发“减害”产品。记者在南京烟草科技园看到,工程师正测试一款结合“玫瑰花烟直销”模式的智能锁烟盒,需人脸识别才能开启,价格比普通烟盒高15元。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小红书平台上“玫瑰花烟直销”相关笔记达1.2万篇,点赞量超30万。一位上海博主写道:“在静安区某店买的‘限量版’,包装像艺术品,但抽起来有点涩,适合偶尔尝鲜。”而知乎上则有医学专业人士警告:“任何烟草产品都存在风险,所谓‘健康烟’只是相对概念。”

傍晚时分,记者在北京三里屯看到“玫瑰花烟直销”体验店,店内设有VR戒烟课程。店员小张介绍:“顾客购买香烟可免费参与,已有500人报名。我们严格遵循《广告法》关于不得宣传‘有益健康’的规定,只提供辅助服务。”

综合各方信息,“玫瑰花烟直销”作为行业在严监管下的探索,既反映了消费升级趋势,也暴露出市场规范化的挑战。从零售终端到消费者反馈,这一模式正在重塑烟草行业的生态格局,而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仍待时间检验。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张思琪本文地址:https://www.luoyiteng.com/article/31502.html发布于 2025-06-2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霺叔说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