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全国烟草行业监管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各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打击非法烟草流通、假烟制售以及违规价格行为。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秩序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违规渠道,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近日查处了一起跨省非法运输香烟案件,涉案香烟包括“中华”、“玉溪”等多个高端品牌,总价值超过50万元。执法人员表示,此类案件多利用物流渠道规避监管,而“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非正规渠道则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供货来源。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牡丹”牌香烟的批发价格约为每条180元,而正规渠道的零售价则维持在220元左右,价差成为诱因之一。
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2025年将进一步完善烟草价格监测体系,对“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该负责人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违反国家规定,违者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多家烟草研究机构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随着电子烟监管趋严,传统烟草消费呈现回升态势。然而,消费者对“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低价渠道的依赖并未完全消除。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烟草零售终端走访发现,部分烟民仍试图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香烟,认为“牡丹的烟批发拿货”能节省开支。
业内专家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李明(化名)指出:“低价烟草的流通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可能通过非法渠道进入未成年人群体,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规定。”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物流、电商等环节的监管,切断“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非法链条。
与此同时,多地烟草专卖局启动了“合规经营月”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等形式,向零售户和消费者普及烟草法律法规。在广东省广州市,一位经营烟草零售多年的商户告诉记者:“现在查得严,我们都不敢接‘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的单子了,正规渠道虽然利润低点,但心里踏实。”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30岁的程序员王先生表示:“‘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确实便宜,但担心买到假烟,现在宁愿多花点钱去正规店买。”而45岁的李女士则认为:“只要不是假烟,便宜点也无所谓,关键是监管要到位,别让假烟混进来。”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1月起实施的《烟草专卖品市场监管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伟表示:“根据该办法第十七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为非法烟草交易提供便利,违者将面临最高10万元的罚款。”
针对当前烟草市场形势,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在下半年开展“清源行动”,重点整治“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突出问题。据透露,此次行动将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非法烟草流通路径,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行为。
在行业自律方面,中国烟草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了《2025年烟草行业诚信倡议书》,号召会员单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行为。倡议书特别提到:“各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经销商的资质审核,确保产品流向可追溯。”
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烟草市场秩序有望进一步规范。在上海市,一位参与专项行动的执法人员表示:“我们近期查处的一起案件中,发现‘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的线索,最终顺藤摸瓜打掉了一个跨三省的假烟制售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对国内监管形成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烟草替代产品项目负责人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对‘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问题的治理经验,可为全球烟草监管提供重要参考。”
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多地消费者协会开通了烟草消费投诉热线,为公众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上海市消保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涉及烟草消费的投诉中,因“牡丹的烟批发拿货”引发的假烟纠纷占比达23%。
展望后续监管措施,多地烟草专卖局表示将探索建立“烟草产品溯源码”系统,通过二维码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这一举措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牡丹的烟批发拿货”等非法流通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购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