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最新监管动态,对烟草市场流通环节的合规性进行专项检查。本次行动重点针对“人参果烟批发代理”等新兴烟草产品渠道,严查是否存在无证经营、跨区域销售及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据市场监管部门透露,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累计查处类似案件32起,涉及金额超过2000万元,反映出部分商家在利益驱动下仍存在侥幸心理。
在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记者走访的现场,执法人员正对一家涉嫌违规的烟草专卖店进行突击检查。店主张某承认,其通过“人参果烟批发代理”渠道购入的电子烟产品并未取得合法资质,且产品包装上标注的“无尼古丁添加”等字样与实际成分检测报告不符。执法人员表示,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还可能误导消费者,尤其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不良诱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市场上“人参果烟批发代理”业务多通过社交平台或短视频渠道推广,部分代理商甚至打出“低至25元/包”的诱人价格。中国烟草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指出,这种低价策略背后往往是偷税漏税、逃避监管的“灰色操作”。他强调:“电子烟及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红线不可逾越,任何试图打擦边球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严惩。”
在消费者反馈方面,来自上海的烟民王先生表示:“人参果烟批发代理”推荐的某款薄荷口味电子烟,实际使用后发现尼古丁含量远超国家标准,且售后服务缺失。另一名消费者陈女士则质疑:“明明标注的‘健康替代品’,抽完嗓子反而更难受,感觉完全被虚假宣传欺骗了。”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新型烟草产品投诉率较去年同期上升43%,主要集中在成分标注不符和售后服务缺失两大问题。
针对行业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三项强化措施:一是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亮剑行动”;二是推行新型烟草产品电子追溯系统,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监管;三是下调处罚标准,对首次违规者处以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烟草专卖许可证。据行业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全国已有超过8000家烟草零售终端接入追溯系统,覆盖率达92%。
与此同时,正规烟草企业也在积极调整策略。云南中烟旗下某品牌负责人透露,公司已暂停所有“人参果烟批发代理”相关合作渠道,转而通过线下旗舰店和线上旗舰店“双线”模式销售。该负责人表示:“合规经营才是长久之道,任何试图绕过监管的尝试都只会损害品牌信誉。”
在广东佛山,记者发现当地烟草专卖局已将“人参果烟批发代理”列为重点监测对象,要求所有烟草零售户签署《合规经营承诺书》。一位经营了15年的老店主感慨:“以前觉得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份利润,现在才明白,守法经营才是最稳妥的生意经。”
国际烟草监管趋势也为国内提供了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替代产品专家艾米丽·约翰逊通过邮件向记者表示:“中国对新型烟草制品的严格监管符合国际标准,但需特别注意对‘人参果烟批发代理’这类非正规渠道的持续打击,否则将削弱整体监管成效。”
当日,记者在“人参果烟批发代理”活跃的电商平台发现,部分账号已因涉嫌违规被平台封禁。但仍有代理商变换手法,通过“代购”“私服”等隐晦字眼继续招揽客户。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赵阳提醒:“消费者若发现‘人参果烟批发代理’等可疑线索,可通过12313烟草举报热线提供证据,举报属实可获得500-2000元奖励。”
在市场行情方面,尽管监管趋严,但部分合规渠道的“人参果烟”产品仍保持稳定销售。记者走访北京三里屯商圈某旗舰店发现,该品牌原价120元/包的限量版人参果味电子烟,通过会员积分兑换可享88折优惠。店员表示:“我们所有产品均通过正规渠道进货,有完整的生产许可和检测报告。”
针对“人参果烟批发代理”现象,多位业内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肖丹认为:“这类代理模式本质上属于非法经营,应从源头上切断供应链。”而电子烟产业联盟秘书长张伟则建议:“可考虑将合规的新型烟草产品纳入专卖体系,通过规范化管理减少黑市生存空间。”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青少年烟草危害干预计划”。上海市黄浦区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在校园宣讲时特别提到:“‘人参果烟批发代理’常以水果口味吸引青少年,但其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同样具有成瘾性。”据监测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该区涉烟投诉中,涉及新型烟草产品的占比已达37%。
当天下午,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型烟草制品经营行为的公告》,明确要求自7月1日起,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标注“不向未成年人出售”警示语,违者将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这一规定被业内视为对“人参果烟批发代理”等违规行为的有力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