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5日,烟草行业渠道变革迎来新的里程碑。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制品流通渠道管理的通知》,行业渠道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传统烟草销售渠道与新兴渠道的博弈愈发激烈,其中“工字烟一手货源”作为行业重要流通节点,其运营模式的变化成为观察行业变革的窗口。
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新规明确要求各级烟草公司加强对“工字烟一手货源”等核心渠道的监管,严禁跨区域调拨、囤积居奇等行为。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烟草制品非法流通案件同比下降12.3%,但“工字烟一手货源”相关投诉仍占总量37%,反映出渠道规范化仍面临挑战。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业内人士透露:“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压缩灰色地带,推动‘工字烟一手货源’向数字化、透明化转型。”
在市场层面,新规发布后,多地“工字烟一手货源”开始调整运营策略。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王磊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其辖区“工字烟一手货源”需安装“智慧监管终端”,实现库存、流向实时上传。他举例说:“比如某‘工字烟一手货源’持有20条‘中华软’(市场价580元/条),系统会自动匹配周边零售终端需求,避免过度囤货。”
行业专家对这一变革持谨慎乐观态度。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指出:“‘工字烟一手货源’的规范化是必然趋势,但需警惕‘一刀切’可能带来的市场波动。”他引用国际经验称,泰国在2018年推行类似政策后,黑市交易反而一度激增15%,随后通过差异化监管才逐步稳定。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部分“工字烟一手货源”已开始试点“分级授权”模式,如“利群(休闲)”品牌(市场价280元/条)的货源需零售终端提交销量证明方可申请,较之前简化流程40%。
消费者群体对渠道变革的反应呈现分化。在北京市海淀区某便利店,店主刘女士向记者展示其手机上的“烟草直销APP”,表示:“以前每周要去‘工字烟一手货源’排队,现在扫码下单次日送达,效率高多了。”但她同时提到,由于系统对“黄鹤楼1916”(市场价680元/条)等高价烟有配额限制,部分老顾客已转向地下渠道。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广州某“工字烟一手货源”周边仍存在“代购”现象,有烟民以“加价100元”购买“双喜(硬)”。
监管层面,多地烟草部门已启动“穿透式监管”。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执法总队队长张伟透露:“我们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部分‘工字烟一手货源’存在‘化整为零’调拨行为,比如将50条‘玉溪’(市场价320元/条)拆分成10条多次出库。”针对此类问题,新规要求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工字烟一手货源”实施暂停业务资格处罚。记者查阅近月处罚公告显示,已有3家省级“工字烟一手货源”因未落实扫码销售被警告。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市场的合规化倒逼传统烟草渠道加速升级。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电子烟线上销售占比达42%,远超去年同期。某“工字烟一手货源”负责人坦言:“我们正在与电子烟品牌方洽谈‘双线运营’,比如为持有烟草专卖证的零售户同时提供‘黄金叶(豫烟细支)’(市场价300元/条)和合规电子烟产品。”这种“融合渠道”模式在湖北试点后,当地“工字烟一手货源”库存周转率提升18%。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规明确将“工字烟一手货源”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监管范畴。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律师分析:“过去‘工字烟一手货源’多被视为供应链环节,法律地位模糊。新规实质上将其定义为‘特殊市场主体’,需承担‘反垄断合规’义务。”他建议行业参考2024年修正的《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管理办法》,建立“工字烟一手货源”年度合规审计制度。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渠道变革对烟民消费习惯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在成都某社区,退休教师张先生(化名)表示:“以前习惯去固定的‘工字烟一手货源’买‘红双喜(硬)’(市场价180元/条),现在社区便利店也能扫码购烟,但价格比‘一手货源’贵5%。”相比之下,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上渠道。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通过“工字烟一手货源”直连的“线上旗舰店”模式,其“南京(硬五湖)”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2%。
面对渠道变革的深层挑战,烟草行业正探索“分类施策”路径。记者了解到,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研发“渠道数字化管理平台”,计划将“工字烟一手货源”分为A/B/C三类,根据合规记录、销量规模等指标差异化授权。某省级中烟公司内部文件显示,A类“工字烟一手货源”将优先获得新品“白沙(软)”(市场价200元/条)的优先调拨权。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再次探访了前述朝阳区“工字烟一手货源”,发现其店内新增了“合规承诺公示栏”,并张贴了“严禁向未成年人售烟”的二维码标识。店员小张表示:“现在每个月都要参加线上培训,考试不合格会影响后续调货。”这种变化或许正是烟草行业渠道变革的一个缩影——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传统渠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