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全球烟草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在各国加强控烟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烟草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局面。据《烟草经济报》记者最新调查,尽管国家卫健委持续推动无烟环境建设,但烟草行业内部却暗流涌动,尤其是“赌皇烟代理”这一新兴渠道的崛起,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烟草的销售格局。
“赌皇烟代理”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2024年底的行业内部报告中,指的是通过线上社交平台和线下私人渠道,以高额佣金吸引代理商销售特定品牌香烟的灰色模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代理模式往往绕过正规渠道,通过微信群、抖音私域流量等途径完成交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赌皇烟代理的利润率通常在30%以上,远高于传统零售店的10%左右。”
然而,这种模式的风险同样巨大。国家烟草专卖局在6月20日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秩序整治方案》中明确指出,将重点打击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的非法烟草交易。记者注意到,方案中特别提到了“利用新型社交工具进行跨区域、跨渠道销售”的监管难点,这显然直指“赌皇烟代理”这类新兴渠道。
在市场层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行业数据显示,尽管整体销量下滑3.2%,但高端香烟市场却逆势增长12.5%。其中,中华、利群等品牌的高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中华(硬)在部分城市已突破100元/条,利群(软)也达到85元/条的新高。对此,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明远分析:“这反映了消费者对高端烟草产品的刚性需求,也与‘烟文化’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
记者在杭州、广州等地的随机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烟草价格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30岁的程序员李先生说:“现在买条好烟都得掂量,但应酬场合不能省。”而45岁的个体户张女士则表示:“价格涨了,但买的人还是那么多,说明需求在那儿。”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访者提到了“赌皇烟代理”的存在,一位烟龄15年的陈先生坦言:“有时候通过代理能买到打折的免税烟,但心里总不踏实。”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6月1日起实施的《电子烟和烟草制品在线销售管理办法》为烟草电商设立了更严格的门槛。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法律顾问刘志强指出:“该办法明确禁止通过互联网销售烟草制品,这实际上切断了‘赌皇烟代理’的主要销售路径。”然而,记者发现,部分代理商已转向更隐蔽的“线下线上结合”模式,通过微信群发布“暗号”,再引导至线下交易。
行业专家对“赌皇烟代理”的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中心主任郑磊表示:“这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反映了传统渠道的不足,但其长期存在将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他建议监管部门应建立更灵活的监管体系,既堵住漏洞,又保留合法合规的创新空间。
在职场吸烟场景方面,2025年的变化同样显著。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写字楼发现,尽管多数企业已设置吸烟区,但实际执行情况参差不齐。一家金融公司的行政主管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吸烟区每天有专人登记,但仍有员工躲在卫生间吸烟。”这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要求仍有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烟草产品正在改变吸烟者的选择。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等替代品的市场份额已达到总销量的15%,其中菲莫国际的IQOS在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尤为突出。一位烟民评价:“IQOS价格贵,一盒420元,但味道接近真烟,而且气味小,在办公室用不容易被发现。”
“赌皇烟代理”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烟草行业在严格监管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持续博弈。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部分代理商已经开始转型,将资源投入到合法的进口烟草销售渠道中。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中国进口烟草总量同比增长22%,其中来自瑞士、丹麦等国的品牌增幅明显。
在监管层面,2025年6月2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烟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行动将重点关注社交媒体销售、跨区域代理等新型违规行为,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赌皇烟代理’现象。”
与此同时,烟草行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记者了解到,多家烟草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探索“烟草+科技”的新模式。云南中烟技术总监在采访中透露:“我们正在研发智能烟草销售终端,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精准监管。”这种创新既符合监管要求,又可能成为“赌皇烟代理”的替代方案。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多位烟民对烟草行业的未来表示担忧。一位退休教师说:“现在买烟像做贼一样,但烟瘾还在,只能找各种渠道。”而一位年轻白领则认为:“如果价格能降一点,或者有更多替代品选择,也许大家会少抽点。”
“赌皇烟代理”现象的持续存在,揭示了烟草行业在新时代面临的复杂挑战。一方面,严格的控烟政策不断压缩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和社会文化因素又使其难以完全消失。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烟草行业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永远在政策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