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随着烟草行业许可管理政策的持续深化,国内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本月初,全国范围内烟草专卖许可证发放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2%,这一数据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记者今日从多地烟草专卖局了解到,各地正严格按照《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对存量许可证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加强新办证的审核力度。
在广东广州,记者走访了越秀区烟草专卖局。该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局已对辖区内150余家零售户的许可证进行了重新核验,其中涉及30余家因不符合新规要求被责令整改。记者注意到,新规特别强调了零售户的“守法经营”记录,凡是近三年内出现非法渠道购烟、销售假烟等行为的,一律不予通过年检。一位姓李的零售户告诉记者:“现在办证比以前严格多了,不仅要提供营业执照、身份证,还要提交近期的进货单和销售记录,稍微有点差错就可能被拒。”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超市采访时发现,真龙(软红)一条烟价格(10包装)已从上周的350元上涨至355元。消费者王女士表示:“虽然涨得不多,但最近真龙一条烟价格似乎成了‘风向标’,每次调整都让人担心会不会有更大的涨价。”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小幅波动主要与近期烟草行业加强市场监管、压缩流通环节有关。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烟草部门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次违规的零售户实施联合惩戒。记者在上海市黄浦区烟草专卖局采访时,该局工作人员展示了新上线的“烟草专卖信用管理系统”,系统内详细记录了每家零售户的进货渠道、库存情况以及消费者投诉记录。该工作人员强调:“现在系统实现了全国联网,任何一家零售户的违规行为都会被实时记录,这对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
烟草行业的市场行情也在悄然变化。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1.8%,但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与烟草行业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减量提质”策略有关。记者在浙江杭州采访时,一位烟草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透露:“现在公司更注重高端烟和低焦油产品的研发,普通卷烟的利润空间确实在收窄。”
消费者对烟草政策的看法呈现两极分化。在南京的一家便利店,记者遇到了正在购买香烟的陈先生。他表示:“虽然觉得政策越来越严,但为了健康,其实挺支持这种管理。”而另一位姓张的消费者则抱怨:“真龙一条烟价格现在涨了,但假烟却更难买到,有时候反而觉得不方便。”记者注意到,这种分歧在年轻消费者中尤为明显,许多年轻人表示,严格的烟草管理政策确实促使他们减少了吸烟频率。
在法律合规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条款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对烟草广告、促销活动等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张律师告诉记者:“新条例特别强调了‘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责任主体,不仅零售户要承担民事责任,烟草公司若未能履行监督义务,也将面临处罚。”这一变化使得烟草行业的合规成本进一步增加。
业内专家对当前形势给出了专业解读。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的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的许可管理政策并非‘一刀切’,而是通过精准调控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从长远看,这将有助于烟草行业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他还提到,随着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兴起,传统烟草企业的转型压力也在增大,许可管理的严格化或将成为推动行业洗牌的重要契机。
在云南昆明,记者走访了当地一家大型烟草批发市场。市场负责人透露,自新规实施以来,批发环节的抽检频率提高了50%,尤其是对真龙一条烟价格等热门品牌的流向监控更为严格。一位姓杨的批发商说:“现在每批货都要扫码记录,流向哪个零售户、销售了多少,都有据可查。虽然操作上麻烦了些,但确实杜绝了很多违规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烟草行业的政策调整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变革。例如,烟草物流、仓储等行业正在加速升级数字化管理系统,以适应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此外,部分零售户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通过增加非烟商品销售来弥补烟草利润下滑的影响。
综合来看,2025年6月25日的烟草行业许可管理动态,既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发力,也反映了市场主体的适应与转型。从零售户的严格审核,到消费者对真龙一条烟价格的关注,再到法律层面的强化监管,这一系列变化正在重塑烟草行业的生态格局。未来,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烟草市场或将迎来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