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烟草行业再掀波澜,随着新一轮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持续升温。今日,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店,发现“35烟货到付款”的促销模式在部分区域引发关注,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对此褒贬不一。
上午9时,记者首先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李师傅向记者透露,近期“35烟货到付款”的营销策略在年轻消费者中颇受欢迎。他解释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便捷支付,货到付款能让他们更放心,尤其是35元档次的香烟,性价比高,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然而,记者注意到,店内其他价位的香烟销量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传统购买方式依然占据主流。
随后,记者联系了烟草行业分析师王明(化名),他提到:“‘35烟货到付款’的推广,反映了烟草零售商对支付方式的创新尝试。但需注意的是,这种模式是否合规,还需看当地市场监管政策。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并未明确禁止此类营销,但要求零售商必须确保交易透明,避免诱导消费。”王明进一步指出,随着电子支付普及,货到付款模式在烟草行业的应用可能只是过渡性现象。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35烟货到付款”的讨论也分为两派。一位网友“烟民老张”评论道:“这种模式挺好的,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现金交易更方便,不用担心手机没电或网络问题。”而另一位网友“无烟生活”则表示担忧:“货到付款会不会让未成年人更容易买到烟?毕竟支付环节缺乏身份验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零售店确实存在对未成年人的身份核查不足的问题,这引发了监管层面的关注。
下午,记者前往上海市静安区,采访了烟草零售店店主张女士。她坦言,虽然“35烟货到付款”能吸引部分顾客,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物流和库存管理难题。“香烟属于特殊商品,运输和存储都有严格规定,货到付款需要额外协调配送资源,成本较高。”张女士补充道,目前她更倾向于线上预订、线下自提的模式,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规避风险。
在市场监管方面,记者查阅了近期发布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要求零售商必须落实实名购买制度,并加强支付环节的监管。一位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35烟货到付款’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严格执行了实名制和年龄验证。如果发现违规,将依法处理。”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行情也值得关注。根据行业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35元档次的香烟销量同比增长8.2%,成为增长最快的价位区间。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现在35元左右的香烟品质不错,价格又适中,很多朋友都选择这个价位。”但专家提醒,消费者应理性消费,避免过度依赖促销手段。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烟民。李先生(化名)表示:“‘35烟货到付款’让我觉得更方便,不用提前准备零钱。”而另一位王女士(化名)则认为:“这种模式可能助长冲动消费,毕竟‘货到付款’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下午4时,记者来到广州市天河区,发现一家连锁烟草店正在推广“35烟货到付款”活动。店员介绍,活动期间购买35元档次的香烟,可选择货到付款,并享受额外赠品。但记者注意到,现场购买时,店员并未严格核查顾客身份,这引发了对合规性的质疑。
针对这一现象,律师张伟(化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如果‘货到付款’模式缺乏有效监管,可能为未成年人购买香烟提供便利,涉嫌违法。”他建议零售商在推广此类营销时,应加强身份验证,确保合规经营。
傍晚时分,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发现,有消费者分享了“35烟货到付款”的购物体验。一位网友写道:“今天用货到付款买了35元的香烟,快递员直接送到家,挺方便的。”但也有网友吐槽:“价格虽然便宜,但包装破损,感觉不太划算。”
综合来看,“35烟货到付款”在烟草行业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它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便捷需求;另一方面,合规性和监管问题不容忽视。未来,随着政策逐步完善,此类营销模式是否能够持续,还需时间检验。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注意到,尽管“35烟货到付款”引发热议,但大多数零售商仍以传统销售为主。一位店主总结道:“创新是好事,但不能以牺牲合规为代价。毕竟,烟草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