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5日,随着全球烟草行业持续关注“降焦减害”这一核心议题,国内烟草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与政策调整。据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最新发布的《烟草制品降焦减害技术指南》明确要求,所有卷烟产品焦油含量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再降低15%,这一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一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多家烟草企业已开始调整产品线,以适应新的监管要求。
在记者走访的多个烟草批发市场时发现,消费者对“降焦减害”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提升。一位长期经营高端烟草批发的商户向记者透露:“高端黄山迎客松烟批发拿货的订单最近明显增加,尤其是那些标注了‘低焦油’字样的产品,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20%。”该商户表示,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即使价格略有上浮,仍愿意选择符合新标准的产品。
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属的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中烟”)今日发布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该公司旗下的“黄山”品牌已率先完成技术升级,新推出的“黄山迎客松”系列焦油含量降至5mg/支,远低于国家标准。安徽中烟技术总监李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我们通过优化滤嘴设计和烟丝配方,实现了‘降焦不减香’的目标。消费者反馈显示,新产品的口感与以往相比几乎没有差异。”
然而,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对新标准持乐观态度。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的几位烟民中,有超过半数表示对“降焦减害”产品的实际效果存疑。“价格贵了不说,味道会不会变淡?”一位经常购买“高端黄山迎客松烟批发拿货”的消费者王先生直言,“我试过几次低焦油香烟,总觉得不够过瘾。”这种担忧在资深烟民群体中较为普遍,部分人甚至开始寻找国外品牌的替代品。
针对市场反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杨功焕教授指出:“焦油含量的降低只是减少危害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减少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但从现有技术来看,完全去除这些物质仍面临挑战。”她建议消费者在关注焦油含量的同时,也应留意尼古丁等成分的变化。
在政策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指南》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责任边界。指南特别提到,任何企业在宣传“降焦减害”时,不得使用“健康”、“安全”等绝对化用语,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一位长期关注烟草法律的律师陈静表示:“这一规定旨在防止企业利用健康概念进行误导性营销,是监管的细化体现。”
与此同时,烟草市场行情也出现微妙变化。据某烟草交易平台数据显示,符合新标准的“高端黄山迎客松烟批发拿货”价格普遍上涨5%-8%,其中焦油含量低于6mg/支的产品,批发价已达每条120元(原价为每条110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源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包括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原材料调整。
在记者采访的几位零售商中,有人表示愿意承担部分成本压力,以迎合消费者需求。杭州一家烟酒店的店主张女士说:“虽然利润空间被压缩,但‘降焦减害’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能顺应变化。”但她也坦言,目前市场上仍存在一些未达标的产品通过非正规渠道流通,“消费者在购买时最好选择正规商家”。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烟草市场对“降焦减害”的探索更为深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期批准了一种新型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其焦油释放量仅为传统卷烟的1/10。尽管该产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或将推动国内烟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回到国内市场,安徽中烟今日还透露,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5亿元,建立专门的“降焦减害”研发中心。该公司市场总监周健表示:“我们将与多所高校合作,探索更先进的减害技术,同时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一系列变化意味着什么?北京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刘芳给出了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除了查看焦油含量,还应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执行标准。如果对某种产品有疑虑,可以向当地烟草专卖局投诉。”
随着2026年新标准的临近,烟草行业的“降焦减害”之路仍在继续。无论是企业的技术革新、监管的逐步收紧,还是消费者的理性选择,都在共同推动这一传统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高端黄山迎客松烟批发拿货”等标志性产品的市场表现,也将成为观察行业变革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