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全国烟草行业监管迎来重要节点,多地烟草专卖局及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最新政策,进一步收紧烟草销售与消费环节的监管力度。当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制品市场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市烟草公司严格执行“一店一码”制度,并加大对电子烟、新型烟草制品的管控力度。这一政策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消费者及法律专家。
在杭州,记者走访了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利群”作为浙江中烟的标志性品牌,依旧占据着市场重要份额。有消费者在选购时询问店员:“哪种利群好抽?”店员表示,近年来利群推出了多款新品,如“新版利群(软)”、“雪山(细支)”等,价格区间在50元至100元之间,但具体选择还需根据个人口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监管趋严,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更低价位的烟草产品,导致中端价位烟草销量有所下滑。
国家烟草专卖局此次发布的《通知》中,特别强调了“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监管红线。北京海淀区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25年1月起,该局已联合公安机关查处多起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违规行为,累计罚款金额超过50万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便利店虽张贴了“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标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疏漏。一位不愿具名的店主坦言:“有时候孩子来买,我们问一句‘身份证呢’,他们就说‘忘带了’,我们也不好硬拦。”
与此同时,电子烟市场的监管也在持续收紧。据《2025年电子烟监管白皮书》显示,截至6月28日,全国已有超过2000家电子烟店铺因违规销售被关停。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表示,电子烟的线上销售渠道已全面下架,线下销售仅限于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店铺。一位电子烟生产商透露,受政策影响,公司已裁减30%的员工,并转向生产符合标准的尼古丁替代品。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行业整体营收呈现下滑趋势。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2%,但二季度增速放缓至1.8%。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监管政策收紧、消费税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指出:“当前烟草行业正面临转型压力,传统卷烟市场趋于饱和,而新型烟草制品尚未形成稳定增长点。”
消费者对烟草价格的反应也值得关注。记者在成都走访时,一位烟民表示:“现在一包‘中华(硬)’要70元,比去年涨了10元,抽不起只能换‘玉溪(软)’。”另一位消费者则提到:“哪种利群好抽?我以前抽‘新版利群(硬)’,现在改抽‘雪山(细支)’,价格差不多,但口感更柔和。”烟草价格的上涨,使得部分消费者开始尝试替代品,如草本卷烟、低焦油卷烟等。
在法律与合规层面,2025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国内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北京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华表示:“新规明确了烟草广告、促销、赞助的禁止范围,特别是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更为严格。烟草企业需加强对经销商的培训,确保合规经营。”某烟草公司法务总监补充道:“企业内部已建立‘合规红线’制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人。”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对当前烟草市场表达了不同看法。一位长期抽“白沙(硬)”的消费者认为:“监管是好事,但希望价格能稳定一些。”而另一位年轻消费者则表示:“现在电子烟和传统烟都抽,但电子烟口味选择多,未来可能会完全替代传统卷烟。”
综合来看,2025年6月28日的烟草行业监管动态显示,政策收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销售环节到产品创新,从价格调整到消费者行为变化,烟草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监管与市场博弈的背景下,行业如何平衡控烟目标与经济利益,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