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震动。尽管距离“双限”政策全面落地还有一段时间,但各地烟民和烟草经销商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市场的微妙变化。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烟酒店,记者见到了正在选购香烟的王师傅,他手里拿着一包“利群”,眼神中带着几分犹豫。“以前120一条的烟,现在买起来都得掂量掂量,毕竟价格涨了,量又少了。”王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投向了价格更低的品牌。
与此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3.2%,但销售额增幅仅为1.8%,这意味着烟草行业的利润空间正在被进一步压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现在市场分化得很厉害,高端烟销量下滑明显,而中低端烟反而成了香饽饽。120一条的烟,以前是主流,现在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意思了。”
在上海市黄浦区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原本摆在最显眼位置的“中华”香烟已经被“红塔山”和“双喜”等中档品牌取代。店员小李告诉记者:“现在买烟的顾客,尤其是年轻顾客,越来越看重性价比。120一条的烟,一个月抽下来得上千块钱,不是谁都愿意这么花。”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也让烟草厂商开始调整产品策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烟草企业已经推出了新的中档产品线,试图填补市场空白。
烟草行业专家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烟草消费正经历结构性调整。过去那种靠高端烟拉动整体市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未来几年,中档烟可能会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张教授还引用了一项最新研究数据:“目前我国烟民中有超过60%的人选择价格在50-100元区间的香烟,这个比例还在持续上升。”
不过,对于普通烟民来说,价格的变动只是表象。在广州市天河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烟民。30岁的程序员小陈表示:“120一条的烟,以前觉得挺正常的,现在觉得有点贵了。而且现在网上关于控烟的消息那么多,抽起来也觉得有点心理负担。”而45岁的出租车司机老李则认为:“价格涨了,量少了,这叫什么事儿?我们这代人,抽了半辈子烟,也不是不能接受调整,但总得有个说法吧?”
针对市场反应,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任何价格调整都是基于市场规律和监管要求。我们鼓励烟草企业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合理需求,但前提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控烟要求。”该负责人还透露,下半年将出台新的烟草产品标准,对焦油含量、添加剂使用等方面将有更严格的规定。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国内。记者注意到,自2024年底以来,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纷纷提高了烟草税,导致走私烟流入国内的现象有所减少。一位在海关工作的内部人士透露:“以前查获的走私烟里,120一条的烟占很大比例,现在这种情况明显少了。这说明国内烟草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零售端,数字化管理正成为新趋势。记者走访多家烟酒店发现,不少店铺已经安装了智能货架,能够实时监控库存和销售情况。一家位于深圳南山区的烟酒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系统会根据销售数据自动生成采购计划,避免积压。特别是对120一条的烟这类高价值产品,库存管理更精细了。”这种数字化手段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提供了更准确的市场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烟草行业的“新物种”也在不断涌现。记者在杭州西湖区的一家体验店看到,一款号称“健康烟草”的新产品吸引了众多顾客。店员介绍:“这款烟采用特殊工艺处理,焦油含量比普通香烟低60%以上,价格在120一条左右,但口感和劲道都保持得不错。”尽管这类产品目前市场份额还不大,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烟草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政策层面,各地控烟力度也在持续加强。北京市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控烟条例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吸烟最高可罚200元。北京市卫健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因吸烟被处罚的案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一位经常在北京出差的商务人士表示:“以前在写字楼里还能找到吸烟区,现在基本找不到。120一条的烟,抽起来也得看地方了。”
综合来看,2025年6月的烟草市场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价格调整、产品创新、监管趋严、消费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交织,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120一条的烟,这个曾经代表着中高端消费的标志性价格区间,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烟草行业能否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找到新的平衡点,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实践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