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终端动销数据更新,各地烟草零售终端的销售情况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中华硬盒烟价格表及图片终端动销势如破竹”的宏观背景下,烟草行业整体表现平稳,但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卷烟销售差异明显。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店,发现“中华”等高端品牌依然保持较强市场号召力,而部分区域性品牌则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大型连锁便利店,店主李师傅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中华硬盒烟价格表及图片”。据他介绍,当前“中华(硬)”的市场零售价为每条800元,与上月持平,但销量略有下滑。“最近一个月,每天大概能卖出5条左右,比高峰期少了将近两成。”李师傅坦言,高端烟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但受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品牌。
与高端市场形成对比的是,中低端卷烟的销售表现更为活跃。在上海市普陀区的一家社区超市,店主张女士告诉记者,近期“红双喜(硬)”的销量持续上升,每条价格约120元,日均销量达到20条以上。“现在年轻人抽烟越来越讲究实惠,我们店里‘红双喜’的库存总是不够卖。”张女士补充道,她还注意到,一些主打“低焦油”概念的卷烟品牌也开始受到关注,但价格普遍在每条200元以下。
烟草行业专家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一方面,高端品牌如“中华”凭借其品牌溢价和消费惯性,仍能维持较高价位;另一方面,中低端市场由于竞争激烈,价格战时有发生。“从长期来看,烟草行业受控烟政策影响,整体市场规模可能趋于收缩,但结构性调整会继续深化。”王教授进一步解释道。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还发现,电子烟的替代效应在部分地区开始显现。在广州市天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店主刘先生透露,虽然店内卷烟销量稳定,但不少顾客会顺带询问电子烟产品。“有些老顾客说电子烟更方便,特别是办公室抽烟不方便的人,选择电子烟的比例越来越高。”刘先生表示,尽管烟草公司对电子烟的销售有严格限制,但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已不容忽视。
在监管层面,2025年6月1日起实施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对烟草终端动销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地烟草专卖局加大了对零售终端的巡查力度,重点打击无证经营和价格违规行为。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已查处多起低价倾销“利群”等品牌卷烟的案件,维护了市场秩序。
消费者方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烟民。30岁的程序员陈先生表示:“我以前抽‘中华’,现在经济压力大,改抽‘双喜’了,毕竟一天一包烟,长期算下来能省不少钱。”而45岁的王女士则认为:“价格再低,健康风险还是存在的,现在尽量少抽。”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终端动销结构。
从全国市场来看,2025年6月的数据显示,烟草行业终端动销整体平稳,但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高端卷烟占比更高;而中西部地区则更依赖中低端品牌。此外,季节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夏季高温天气可能导致户外消费减少,部分零售终端的日销量环比下降10%左右。
在产品创新方面,记者注意到多家烟草企业推出了“低焦油”或“本草添加”等新概念卷烟。例如,云南中烟的“云烟(大重九)”推出了焦油含量低于8mg/支的新款,零售价每条约350元。一位长期关注烟草行业的分析师表示:“这些创新更多是营销手段,对健康的影响仍需科学评估,但确实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回到北京市的那家便利店,李师傅再次翻出“中华硬盒烟价格表及图片”向记者展示:“虽然销量不如从前,但‘中华’毕竟是金字招牌,很多老顾客还是认这个牌子。”他指着价格表上“中华(硬)800元/条”的标注补充道,“价格一直没变,但买的人确实少了。”这一细节或许正是当前烟草市场终端动销的真实写照——在变革与坚守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随着“中华硬盒烟价格表及图片终端动销势如破竹”主题的深入推进,烟草行业未来的终端动销格局仍存在诸多变数。但从当日的市场表现来看,品牌分化、价格调整、监管趋严以及消费观念转变四大趋势已初现端倪,这些因素将持续影响烟草零售终端的经营策略和消费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