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全球烟草行业迎来新一轮市场波动与政策调整,中国烟草市场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国之一,在监管趋严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展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发展态势。据《烟草经济日报》记者调查,当日全国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出现“白鹤价格”上调现象,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一位上海烟杂店老板告诉记者:“今天早上刚收到烟草公司的通知,白鹤(软包)从每包8元涨到了8.5元,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提价了。”
此次价格调整并非孤例。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上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先后出台三项新规,包括《烟草制品价格管理办法(修订)》和《电子烟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旨在通过价格杠杆和标准规范双管齐下,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这轮调整主要针对中低端产品线,目的是优化市场结构,减少青少年吸烟率。”
在政策影响下,高端烟草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北京王府井商圈一家免税店数据显示,当日“中华(硬盒)”销售额环比增长12.3%,单包价格维持在65元不变。中国烟草市场研究协会首席分析师王建国指出:“高端市场与政策敏感性较低,反而成为消费升级的受益者。这与去年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烟草消费税的通知》形成鲜明对比。”
消费者反馈层面,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价格变动对烟民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代际差异。45岁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坦言:“白鹤涨了5毛,我考虑换成‘红双喜’,毕竟差价能买半斤排骨。”而28岁的互联网公司职员张女士则表示:“电子烟更划算,一支‘悦刻’Pro约299元能用三个月,比每天买两包烟省不少钱。”
电子烟市场的动态成为今日报道的另一焦点。《电子烟行业月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电子烟销量同比增长18.7%,其中尼古丁盐型产品占比达62%。不过,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电子烟零售店经营规范》要求,所有电子烟零售点必须配备防伪追溯系统,违者将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深圳某电子烟品牌区域经理透露:“新规落地后,我们区域渠道成本增加了约15%。”
国际烟草巨头的在华战略调整同样值得关注。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菲莫国际)中国区总裁在今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确认,其旗舰产品iQOS(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全国铺货率已提升至78%,同时宣布与云南中烟达成技术合作,开发本土化低温卷烟新品。该产品预计定价在每包45元区间,直接对标“玉溪(庄园)”产品线。
法律合规层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今日发布《涉烟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未贴中文标识进口香烟的案件被列为指导案例。法官在庭审中表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此类行为最高可判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这一判决引发行业对合规边界的重新思考。
在行业专家层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杨杰博士接受采访时强调:“烟草价格调整只是控烟手段之一,更关键的是要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监管体系。目前数据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虽从2018年的26.6%降至2025年的23.2%,但仍有约3.02亿烟民。”
市场行情数据显示,当日全国卷烟批发价格指数报收于103.5点,较上月微涨0.7%。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因“中华(软包)”库存紧张,价格指数领跑全国;而东北市场则因“红塔山(经典1956)”促销活动,价格指数下跌1.2%。一位沈阳烟草批发商表示:“白鹤价格上调后,我们库存的低价产品正在加速清仓,利润率从平时的3%降至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12313投诉热线在今日发布的半年报告中指出,涉及“价格欺诈”的投诉占比上升至22.6%,较去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陈律师建议:“烟民在购买时应保留好购物凭证,一旦发现标价与实际不符,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
在地方特色品牌动态中,贵州中烟宣布与茅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国酒香”概念卷烟,单包定价88元,包装采用酱香型白酒元素设计。贵州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落实《关于推动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举措,预计首年产能不超过10万箱。”
最后,记者注意到,当日社交媒体上关于“白鹤价格”的讨论热度创下新高。微博话题#白鹤涨价后我该怎么办#阅读量突破500万,网友“老烟枪”留言:“从5元时代走过来的老烟民,经历过2018年涨到7元、2022年涨到8元,这次8.5元确实有点顶不住。”而“戒烟教练”则建议:“与其纠结价格,不如算算每天抽两包烟一年要花多少,可能够支付一次尼古丁替代疗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