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随着国内烟草市场持续调整,价格敏感话题再次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烟草零售终端发现,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未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但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卷烟价格体系已出现微妙变化,特别是20元左右中端价位段的品牌竞争格局愈发激烈。
在上海南京东路某老字号烟酒店,店主王师傅向记者展示了他店内的价格表:“现在20块左右的烟,中华(软包细支)涨到了25,但红塔山(经典1956)还维持在18,利群(新版)从22降到了20,这几个月牌子轮换得快。”他补充道,近期店内销量最好的是双喜(硬经典),单包售价19.5元,比上月同期增长了0.5元。
上海20左右一包的烟有哪些牌子?记者梳理发现,当前该价位段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一是传统国产品牌如红塔山、红河(软)等,凭借稳定品质占据基础市场;二是区域特色烟如南京(红)、贵烟(福)等,通过包装创新吸引年轻消费者;三是跨界品牌如白沙(和天下·细)等,虽定位高端但通过促销活动下沉至该区间。值得注意的是,进口烟如万宝路(银色)虽因关税调整单价突破30元,但其小包装产品仍以28元的价格蚕食部分市场。
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执法科陈科长告诉记者:“截至本月底,全市共有37个品牌进入20元价格带,较去年同期增加8个,其中5个品牌存在价格波动。”他强调,新修订的《烟草专卖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所有价格调整需提前7日备案,目前尚未发现违规调价行为。
行业专家的观点颇具争议。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张教授指出:“当前价格敏感度上升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消费者对‘天价烟’的抵触情绪传导至中端市场;二是原材料成本上涨约8%(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财报),企业被迫调整定价策略;三是电子烟替代效应持续发酵,传统烟企通过价格战维持市场份额。”
在上海市徐汇区一家便利店,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25岁的软件工程师小李表示:“现在中华(软包)涨到28,我改抽利群(新版)了,虽然贵了2块,但包装比以前好看了。”而58岁的退休教师老周则抱怨:“红双喜涨了两次价,现在19.5一支,比前年贵了3块多,但没得选。”相比之下,40岁的个体户张女士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上周买的黄山(红方印)17.5,今天涨价到18.5,以后可能要买15块的南京(红)了。”
烟草法律合规领域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北京金诚同达律所的刘律师向记者解读:“《2025年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零售终端需公示‘价格调整原因’,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再简单以‘市场调节’为由涨价。”他举例说,近期云南某县级烟草公司因未解释红塔山价格上调原因被处以5万元罚款。
市场行情监测平台的数据显示,本周全国卷烟价格指数为102.3(以2020年为100),较上周微涨0.7点,其中华东地区涨幅最大,达1.2%。行业分析师李先生分析:“这一数字虽看似平稳,但细看各价位段发现,20-25元价格带的波动率是其他区间的3倍,反映中端市场正经历深度洗牌。”
上海20左右一包的烟有哪些牌子?在虹口区一家连锁超市,记者发现店员正用红色标签标注促销信息:“特惠:红河(软)18元/包,原价20元;双喜(硬经典)19.5元/包,买二送一。”店长透露,这是烟草公司统一组织的“夏季价格稳定行动”,预计持续到7月中旬。然而,这种促销并未缓解消费者的焦虑情绪。
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品牌经理向记者透露:“我们正在测试新包装的定价策略,计划将‘XX细支’从23元调整为21元,通过增加克重维持利润。但消费者反馈显示,价格敏感度已从‘每包’精确到‘每支’,许多烟民会计算‘每毫克烟丝价格’来做决策。”
随着“无烟上海”立法进入倒计时,价格因素与控烟政策的互动效应成为新看点。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王主任指出:“经济杠杆仍是控烟手段之一,但过度涨价可能导致黑市交易,去年本市查获的走私烟案中,有62%涉及20-30元价格带的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渠道的价格差异依然存在。某电商平台显示,同款利群(新版)售价19元(含运费),比实体店便宜1元;而二手交易平台则充斥着“整条转让”信息,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3-5元。这种“线上线下价格双轨制”现象,正让价格敏感报道持续发酵。
在今日结束的2025上海国际烟草博览会上,某国际品牌代表坦言:“中国市场的价格策略正在重塑全球烟草格局,20元价格带已成为观察中国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窗口。”他展示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间,该价位段的品牌忠诚度下降了12%,而价格弹性系数上升至1.8,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