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9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区域差异的讨论热潮。根据记者调查,不同地区的香烟品牌偏好与价格体系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以重庆为例,当地消费者对中高端品牌的接受度较高,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消费习惯的影响,也反映了烟草行业在区域政策执行上的微妙平衡。
在重庆,记者走访了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重庆人都抽什么烟价格”成为消费者最常询问的问题之一。当地热门品牌如“娇子”系列,其中“娇子(红)”售价为每包45元,而“娇子(金)”则达到每包58元。一位姓王的店主表示:“重庆消费者对‘娇子’品牌忠诚度很高,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认为其口感醇厚,价格适中。”相比之下,同价位的“中华”品牌在重庆市场的占有率相对较低,每包60元的价格使其更多被商务送礼场景所选择。
与重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地区。记者在深圳某大型超市观察到,当地消费者更青睐“双喜”和“红双喜”系列,其中“红双喜(硬)”售价每包38元,而“双喜(硬经典)”仅需32元。一位姓李的烟民透露:“广东天气湿热,喜欢抽口感清爽的香烟,而且价格越低越受欢迎。”广东烟草专卖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地区低价位香烟销量同比增长15%,这一趋势与全国“控烟”政策下的消费转移密切相关。
烟草行业专家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区域差异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历史品牌积淀,另一方面与地方税收政策直接相关。例如,重庆作为西部重镇,烟草税收标准较东部地区略高,这间接推动了中高端品牌的定价策略。”他进一步解释,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5修订版)》,各省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调整零售指导价,但需确保“价格公示透明”。这一规定在重庆和广东的实施效果迥异,前者通过品牌溢价维持利润,后者则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重庆消费者更注重“面子”与“品质”。记者采访到一位姓赵的公务员:“平时抽娇子(红),接待客人时必须抽中华,价格虽然贵一点,但这是社交需求。”而广州的年轻消费者则更理性,一位姓林的90后表示:“现在网上买‘黄鹤楼(软蓝)’30块一包,比实体店便宜5块,何必花冤枉钱。”这种消费心理的差异,也催生了不同地区的“香烟代购”现象,部分消费者跨省购买低价香烟以节省开支。
从监管角度看,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5月发布的《关于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提出,严禁跨区域低价倾销。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规定在执行层面存在漏洞。例如,重庆某批发市场仍有商家以“旅游纪念”为名,向外地游客出售低于指导价的香烟。当地烟草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正在加强巡查,但消费者主动举报的案例较少,主要还是依赖突击检查。”
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全国中高端香烟销量增长3%,而低档香烟销量下降5%。这一趋势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控烟目标”不谋而合。不过,业内专家提醒,区域差异可能加剧市场分割,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某烟草集团市场总监透露:“公司正在调整区域策略,比如在重庆推出‘娇子(黑)’新品,定价68元,而在广东则主推‘双喜(硬经典)’的包装升级版,维持32元价格不变。”
在法律合规层面,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电子烟管理办法》虽然主要针对电子烟,但间接影响了传统烟草的区域流通。重庆一位姓刘的电子烟店主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顾客改抽传统烟,因为电子烟的监管太严,我们只能做线下会员制销售。”这一变化使得部分消费者回流至传统烟草市场,进一步放大了区域消费差异。
多位业内专家呼吁,未来烟草行业的区域政策应更加精细化。例如,针对西部地区可适当提高中高端品牌补贴比例,而在东部地区则加强低价烟的税收调节。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官员透露:“正在研究‘一省一策’的烟草定价机制,预计2026年试点。”不过,这种政策调整是否会影响《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约目标,仍有待观察。
回到重庆,记者在解放碑步行街随机采访了一位姓孙的市民:“现在抽‘娇子(蓝)’52块一包,比去年涨了3块,但没得选,其他牌子抽不惯。”这句话或许道出了区域差异背后最真实的消费者心声——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香烟早已超越商品属性,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