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监管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周末,各地烟草专卖局及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烟草制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烟草行业累计实现工商税利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高端卷烟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但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发现部分区域存在假冒伪劣烟草制品流通、无证经营等问题,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观察到,烟草专柜上摆放的各类卷烟品牌琳琅满目,从“中华”到“双喜”,再到地方特色品牌“红塔山”,价格区间从50元/包到200元/包不等。一位正在选购的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好烟跟差烟口感有什么不同?主要是香气和劲道。比如中华,点燃后烟气细腻,回甘明显,而一些低端烟刺激性比较大,吸完喉咙不舒服。”他坦言,尽管价格高昂,但长期吸烟者仍愿意为“品质”买单。
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烟草品质要求的提升,高端卷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这也催生了部分不法分子制售假冒伪劣卷烟的违法行为。据悉,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利剑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制假售假、非法渠道购进烟草专卖品等行为。截至6月29日,全国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2万余起,查获假冒伪劣卷烟价值超过3亿元。
在广东汕头,记者跟随当地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走访了一家涉嫌销售假烟的便利店。店主张某在检查时试图藏匿一批标有“利群”字样的卷烟,经鉴定,这些产品均为假冒注册商标卷烟。执法人员指出,假烟不仅逃税,更可能因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害物质,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张某承认:“便宜是便宜,但好烟跟差烟口感有什么不同?吸惯了真烟的人一尝就能分辨出来。”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草学会常务理事李教授分析称,当前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他指出:“部分消费者因价格因素选择低端烟,但长期来看,健康成本远高于经济节省。从法律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违法者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0%的罚款。”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市场卷烟平均零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8%,其中“中华(硬)”价格稳定在80元/包,“玉溪(软)”为65元/包。一位烟龄20年的老烟民陈先生表示:“好烟跟差烟口感有什么不同?就像喝咖啡,贵的有层次感,便宜的只有苦涩味。”他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烟草制品质量的抽检,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社交媒体上关于烟草的讨论热度不减。某电商平台显示,一款售价45元/包的“白沙(硬)”月销量突破10万包,但评论区不乏“口感发涩”“疑似假烟”的质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售价120元/包的“黄鹤楼(1916)”几乎无差评,被用户称为“送礼必备”。这反映出消费者对烟草品质的认知差异。
针对烟草税收政策,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中央财政预算中,烟草税占比达12%,较2024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专家认为,适度提高烟草税有助于降低青少年吸烟率,但需平衡行业发展和控烟目标。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实施“高税高限”政策,即提高烟草消费税的同时限制单包最高零售价。
在云南玉溪卷烟厂,记者参观了生产线,负责人介绍,该厂今年新增两条智能化包装线,每条线可年产卷烟20万箱,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产品流向。这种技术手段有效降低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业内专家表示,未来烟草行业将朝着“更规范、更健康、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但短期内仍需严打违法行为。
临近傍晚,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发布当日检查通报,共查处3起无证零售案,没收非法卷烟300余条,涉及金额约4.5万元。执法人员强调,消费者可通过“12313”举报电话或“国家烟草专卖局”小程序核实真伪,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烟草制品。随着监管常态化,烟草市场秩序有望进一步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