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进入“双控”时代——即控量与控价并行的关键节点,市场净化工作再度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各类烟草违法案件3.2万起,涉及非法渠道流入的“长白山人参烟软盒”等品牌共计1.8万条,市场净化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监管层面对净化市场的决心与成效。
在北京市海淀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近期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香烟,其中不乏标价为“长白山人参烟软盒”的仿冒品。据执法人员介绍,该品牌因市场热度较高,成为不法分子仿冒的主要目标。“正品长白山人参烟软盒市场价在每条150元左右,而仿冒品仅售60元,消费者在价格诱惑下容易误购。”执法人员强调,此类仿冒品不仅危害健康,更扰乱市场秩序。
记者采访了中国烟草协会副会长李明,他透露:“今年上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净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跨区域非法购进、网络销售、无证运输等行为。截至目前,已关闭非法销售网站238个,查处违法烟丝加工厂56家。”李明进一步指出,烟草行业正加速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预计到2026年,所有国产香烟将实现全程可追溯。
在零售终端方面,记者走访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多家烟草专卖店。店主王女士表示:“现在进货渠道必须经过省级烟草公司统一调配,任何个人或非正规渠道的烟草产品一律拒收。比如‘长白山人参烟软盒’,必须通过‘烟草e店’系统下单,每条都有防伪标识。”她同时提到,由于监管趋严,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走私烟,但“价格虽低,但质量无保障,我们不建议购买”。
针对市场净化效果,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张华发表评论:“《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对非法渠道购进烟草制品的行为处罚力度显著加大,罚款上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这为市场净化提供了法律支撑。”他补充道,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可通过“12313”举报电话参与监督。
消费者反馈方面,来自广州的烟民刘先生向记者吐槽:“最近买到的‘长白山人参烟软盒’味道不对,后来发现是朋友从境外代购的,现在只能作废。”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虽然正规渠道价格稍高,但至少安心。现在买烟必须扫二维码验证,假货无处遁形。”
在行业行情层面,记者查阅了中国烟草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批发价格指数为102.5点,较一季度微涨1.2%。其中,长白山系列香烟销量占比达8.3%,稳居高端市场前三。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二线品牌因监管压力,库存积压明显,价格出现10%左右的波动。
针对市场净化中的难点,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赵强指出:“当前仍存在少数地方保护主义,个别地区为追求税收,默许非法渠道流入。对此,我们将加大跨区域联合执法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地区进行约谈。”他同时透露,下半年将试点“烟草产品碳足迹”追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在云南昆明,记者发现“长白山人参烟软盒”的仿冒品已出现“变种”。当地烟民陈先生展示了一包包装相似的香烟:“烟盒印刷粗糙,人参图案模糊,打开后烟丝发黄,明显是假货。”他建议:“消费者购买时,除了价格,还要看防伪标识和包装细节,正规产品‘长白山’字样下方有荧光防伪油墨。”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没收非法烟草制品12.6万条,涉案金额超1.3亿元。其中,通过电商平台查获的非法销售案件占比达41%,反映出网络监管的重要性。某电商平台负责人表示:“已与烟草专卖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一旦发现疑似违规店铺,将在24小时内下架并封号。”
在政策执行层面,记者注意到《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版将于7月1日起施行,新规明确要求零售户必须通过“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电子平台”完成年检,未按时提交的将面临停业整顿。这一举措被视为进一步压缩非法经营空间的重要一步。
行业专家指出,市场净化不仅是监管责任,也是企业义务。云南中烟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长白山人参烟软盒’已升级防伪技术,采用动态二维码和温变油墨,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码查询真伪。”同时,企业正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溯源中的应用,以提升监管效率。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净化成果显著,但挑战犹存。随着“双控”政策深入推进,烟草市场将迎来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消费、选择正规渠道,仍是规避风险的关键。而“长白山人参烟软盒”等热门品牌的防伪升级,也为行业自律树立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