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控,消费者和零售商普遍感受到“买烟好难”的切身体验。据记者走访多个城市发现,多地烟草专卖店和便利店出现排队购烟现象,部分热门品牌如“中华”和“玉溪”的售价已突破100元/包,创下近年新高。
记者在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家烟草专卖店采访时,店主李女士无奈表示:“现在每天限量供应,一开门就被抢光。像‘中华软包’这种以前卖80多元的,现在涨到了118元,而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她透露,近期北京烟草局加强了对零售终端的管控,要求每家店每天只能出售有限数量的高价烟,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在监管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于6月25日发布的《2025年烟草市场调控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加大对走私烟、假烟的打击力度,同时要求各省市逐步落实“一店一档”实名购烟制度。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烟草时需提供身份证件,且单次购买数量受限。上海烟草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合规是底线,任何试图绕过监管的行为都将面临严厉处罚。”
市场行情方面,多家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草行业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2%,但利润增速明显放缓。消费者对高价烟的抵触情绪逐渐显现,记者在南京街头随机采访的几位烟民中,有超过60%的人表示“买烟好难,干脆少抽点”。一位30多岁的张姓消费者直言:“以前一包‘南京’卖70元还能接受,现在涨到88元,抽不起就戒了吧。”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的收紧也引发业内专家的热议。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的王教授指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缔约方逐步提高烟草税,中国近年来通过提高消费税和零售价,已逐步接近国际标准。但如何在控烟与健康权之间平衡,仍是未来立法的重点。”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社交媒体上关于“买烟难”的讨论层出不穷。一位微博用户发布视频称,自己在天津某烟酒店排队两小时,最终因限量售罄而空手而归。而另一位用户则调侃道:“现在买烟比买彩票还难,中大奖的概率都比买到一包‘利群’高。”
针对假烟和走私烟的治理,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查获走私烟草案件同比增长35%,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广东省一位参与打击走私的警官透露:“不法分子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和物流漏洞,将境外低价烟运入国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烟草行业的市场行情也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高端品牌如“黄鹤楼1916”和“利群(新版)”因限量供应而供不应求,而中低端品牌如“红塔山”和“白沙”则因价格相对稳定,成为部分消费者的替代选择。不过,记者发现,部分地区的“红塔山”价格也上涨了20%左右,从过去的35元/包涨至42元/包。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评价显示,高价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少年吸烟率,但也让老烟民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刘先生表示:“以前每周买两包‘双喜’,现在只能买一包,剩下的钱存起来准备戒烟。”
业内专家点评方面,中国烟草学会秘书长赵某分析道:“未来烟草市场将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品牌集中度和渠道管控将进一步强化。消费者需要适应更严格的购烟环境,这也是全球控烟趋势的必然结果。”
综合各方反馈,2025年6月30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供需失衡、价格高企、监管趋严”的复杂局面。尽管“买烟好难”的呼声此起彼伏,但行业专家普遍认为,这或许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控烟目标的必经之路。记者将持续关注后续政策动态及市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