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全国烟草行业渠道管控工作再迎新动态。随着《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细则进一步落地,各地烟草专卖局加大了对香烟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高端品牌“中华”烟的渠道管理。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近期多起跨区域调货、无证销售等违法行为被查处,反映出尽管监管政策日趋严格,但仍有不法分子试图在渠道管控的缝隙中牟利。
“在哪里买中华烟”这一搜索量居高不下的问题,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尤为敏感。据了解,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烟草专卖局相继发布通知,要求所有零售终端严格执行“一柜一码”实名购烟制度,并加强对电子支付记录的追溯。一位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近期我们查获了一批通过社交媒体私下售卖中华烟的案例,这些香烟均涉嫌来源不明,部分甚至标注了远低于市场价的‘特价’信息,比如一包软中华标价120元,远低于正常渠道的150元左右价格。”
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华等高端品牌价格稳中有升。记者走访上海南京路商圈发现,正规渠道的硬中华售价为160元/包,软中华为150元/包,而部分偏远地区的零售点价格则略有浮动。一位长期经营烟草批发的商户坦言:“现在从省级烟草公司拿货的流程比以往更复杂,需要提供更多资质证明,且配货量受到严格限制。不少经销商开始转向其他品牌,但中华烟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其中一位经常出差的企业高管李先生表示:“我习惯在机场购买中华烟,但最近发现不同机场的价格差异很大。比如北京首都机场一包硬中华要165元,而深圳宝安机场则只需要155元。虽然价格差异不大,但让我担心的是,如果连正规渠道的价格都无法统一,那些打着‘低价’旗号的非正规渠道就更值得警惕了。”
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层面,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渠道管控的加强,是落实《“十四五”烟草专卖监督管理规划》的具体举措。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政策研究中心的王教授分析:“新规的核心在于‘全程可追溯’,从省级烟草公司到零售终端,每一环节都需要留痕。比如,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每条烟的流向,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可以迅速定位问题环节。”他同时强调,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避免因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香烟,这不仅违法,还可能涉及假冒伪劣产品。
在打击非法渠道方面,多地烟草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专项行动。广东省烟草专卖局近日通报的一起案件中,涉案人员通过伪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在广州市郊开设“黑烟点”,非法销售包括中华在内的多个品牌香烟,涉案金额高达200余万元。执法人员表示,此类案件往往涉及跨省调货,部分香烟甚至来自已经禁止销售电子烟的店铺违规存放的库存。
与此同时,行业内部也在探索更高效的渠道管理技术。记者了解到,部分省份已经开始试点“智能锁柜”系统,零售终端的香烟柜必须通过电子锁与烟草专卖局的监管平台连接,一旦香烟被取出,系统会自动记录时间、数量和购买者信息。一位参与试点的零售店主告诉记者:“虽然初期投入较高,但系统上线后,确实减少了被查处的风险,因为所有操作都有据可查。”
“在哪里买中华烟”的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一位微博用户@烟民老张 发文称:“我坚持只在便利店买烟,因为那里的渠道最正规。上次有朋友推荐一个‘内部渠道’,说能以130元一包的价格买到中华,我直接拒绝了,毕竟健康和安全更重要。”另一位用户则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在一家新开的超市看到中华烟价格比别处低10元,结果第二天就被通知该店因无证经营被查处,超市老板还被罚款5万元。”
在业内专家点评方面,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的李研究员指出:“渠道管控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当前,烟草行业正面临电子烟、新式烟草制品的冲击,如果再允许传统渠道混乱,将加剧行业的无序竞争。”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细化分级管理制度,对高端品牌如中华烟实施更严格的流通限制,同时加大对零售终端的培训力度,确保经营者熟悉最新法规。
针对消费者如何辨别正规渠道,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发布了一份指引:首先,正规零售点必须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其次,香烟包装上应有清晰的二维码,扫描后可查询真伪;最后,消费者可通过全国烟草专卖局官网或“中国烟草”APP查询附近授权零售点。记者在测试中发现,输入“中华烟”关键词,APP会显示周边1公里内所有合法销售点,并标注价格区间。
下午3时许,记者致电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对方表示:“今天是‘6·30’烟草专卖法宣传日,全国将同步开展‘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和零售户共同参与监督,发现疑似非法渠道可拨打12313举报。”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无证经营案件1.2万起,没收非法卷烟5.6亿支,其中不乏假冒中华烟等高端品牌。
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烟草行业的渠道管控正进入精细化时代。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政策、选择正规渠道,不仅是遵守法律的表现,更是对自身权益的保障。而“在哪里买中华烟”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正在悄然改变——从单纯的地点询问,转向对渠道合法性的全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