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市场迎来新一轮规范调整。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2%,但与此同时,行业合规成本显著提升,部分区域性品牌面临调整压力。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烟草零售终端发现,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影响日益凸显,而“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的疑问在烟民群体中频繁出现,反映出市场对特色烟品的需求变化。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公告栏格外醒目。店长张先生告诉记者:“从6月1日起,所有零售点必须张贴新版标识,违者将面临5000元以上罚款。现在顾客问得最多的是‘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我们只能推荐中华檀香系列,但价格已从去年的每包75元涨至82元。”这一现象与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规范烟草制品香型管理的指导意见》密切相关,该文件明确禁止使用“檀香”“沉香”等天然香料命名普通卷烟,但允许在特定高端产品中标注。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高端烟品市场份额占比达28.6%,较去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报告引用业内专家观点指出:“檀香风味产品之所以受到关注,一方面源于消费者对‘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的持续好奇,另一方面是品牌方通过香型差异化规避同质化竞争。”记者采访到的烟草法律顾问李律师补充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修订案,任何香型标注必须经过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檀香系列产品需提供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文件。”
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烟民。32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先生表示:“我一直在找‘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最后发现是利群(新版檀香)系列,但一包60元的价格让日常消费难以承受。”而45岁的张女士则认为:“新规后,很多小品牌檀香烟消失了,现在市面上能找到的只有几款大牌产品,选择权反而被收窄了。”值得注意的是,某知名烟草研究所发布的《2025消费者偏好报告》显示,檀香风味消费者中有62%为35岁以上男性,月收入在1.5万元以上。
烟草市场行情方面,国际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高端产品线增长11%,其中檀香风味贡献了3.2%的增量。而中国烟草总公司旗下品牌“双喜”推出的“双喜(硬经典1956檀香版)”在618电商节期间,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创下该品牌单品销售记录。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搜索“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的消费者中有37%最终购买了价格在50-70元区间的产品。
监管层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23-2030年)》将烟草控制列为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3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需下降至20%以下。这一目标与烟草行业创新形成微妙平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檀香等特殊风味烟品虽符合新规,但包装设计必须严格执行《烟草包装健康警示实施办法》,不得使用误导性元素。”记者在市场抽查中发现,部分品牌已将檀香元素从外包装移至产品说明页,以规避监管红线。
在广东湛江烟草产业园,记者探访了国内首个“檀香风味研究中心”。该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工透露:“我们正在开发符合《烟草添加剂使用原则》的天然檀香提取物,预计2026年可投放市场。目前消费者问‘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我们只能推荐进口原料制成的‘黄山(天都城)’,单包售价88元。”与此同时,行业分析机构IQVIA发布的《2025中国烟草市场趋势》预测,到年底,檀香风味产品将占高端市场15%的份额,但价格涨幅可能超过20%。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当被问及“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时,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指向的产品差异显著。60后多提及“红塔山(经典1956)”,70后关注“玉溪(软)”,而80后、90后则更倾向“利群(新版檀香)”。这种代际差异与各品牌檀香产品上市时间、价格定位密切相关。某高校社会学教授分析:“檀香风味的流行本质上是消费升级与监管博弈的产物,消费者在寻求个性化体验的同时,也面临合规成本转嫁的挑战。”
随着2025年烟草行业“规范年”的深入推进,檀香风味产品的发展路径正逐渐清晰。记者在结束一天的采访时注意到,北京市西城区某专卖店贴出了“檀香系列产品需实名登记购买”的提示,店员解释这是落实《烟草专卖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具体举措。当被问及“那种烟味像檀香的是什么烟”时,店员熟练地回答:“目前合规产品有中华(檀香)、利群(新版檀香)和黄山(天都城),但都需要提供身份证登记。”这一细节或许正是当前烟草市场规范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