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各地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当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卷烟市场零售价格保持稳定,但部分品牌出现区域性供需变化。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发现,烟草零售终端的合规经营成为监管重点,而“网上哪个购物平台可以买烟”的疑问在消费者群体中依然普遍存在。
据市场监管部门透露,近期针对网络售烟的专项整治行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任何未经许可的网络售烟行为均属违法,消费者切勿轻信‘网上哪个购物平台可以买烟’的传言,正规渠道仅限于持证零售商户。”他同时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指出,电子渠道销售烟草制品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烟草消费呈现“高端化、多元化”趋势。中华、玉溪等高端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2.3%,而经典烤烟型产品销量则下降4.5%。某大型烟草企业市场分析师陈明表示:“消费者对低焦油、无添加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与监管政策引导健康消费的理念高度契合。”记者注意到,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一家持证专卖店内,新版“双喜(硬)”包装上除常规警示语外,新增了二维码可追溯信息,店主李师傅坦言:“现在进货要提供‘一物一码’证明,比过去严格多了。”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在北京西单某写字楼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网上哪个购物平台可以买烟?我尝试过几个平台都被拦截,现在只能去楼下便利店,价格确实比以前贵了。”而另一位烟龄15年的王女士则表示:“监管越严格越好,以前在网上买过假烟,现在虽然麻烦点但能保证真品。”中国控烟协会副秘书长肖建国指出:“消费者对便捷性的追求与监管安全性的平衡,正是当前政策博弈的核心。”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发现,烟草行业正经历深度转型。中国烟草总公司研究发展部主任刘伟透露:“2025年将试点‘智能监管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零售终端的实时监控。”在广东湛江,粤西烟草分公司率先推行“扫码购烟”模式,消费者在授权便利店购买时需出示电子身份证件,系统自动记录购买信息。这一创新举措被纳入国家烟草专卖局“智慧监管2025”计划。
法律合规层面,新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配套细则于本月正式施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文博律师指出:“此次修订将电子烟纳入与烟草制品同等的监管体系,特别是对‘网上哪个购物平台可以买烟’这类问题,明确了任何形式的线上销售均属违法。”他建议消费者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查询全国持证零售户名录,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在山东济南,记者发现部分烟酒店已开始转型,增加非烟草类商品销售比例。店主刘女士表示:“现在卷烟毛利从30%降到15%,只能靠进口酒、茶叶等弥补。”烟草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一主多辅”经营模式或将成为未来零售终端的标配。与此同时,云南中烟、安徽中烟等企业加速布局高端雪茄、特色烟丝等差异化产品,试图在严监管环境下寻找新增长点。
消费者教育方面,多地开展“烟草危害与合规购烟”主题宣传活动。武汉市烟草专卖局联合疾控中心制作的短视频显示,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约37%的年轻人曾尝试网络购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杨杰强调:“严格的销售监管是降低青少年吸烟率的关键,消费者应主动拒绝非法渠道。”
当日,上海自贸区烟草交易中心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报告》显示,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合法渠道卷烟交易量仍保持平稳,其中“中华(金短支)”单盒批发价约75元,“利群(新版)”批发价维持在45元水平。交易大厅内,来自江苏的采购商王经理向记者展示其通过“电子烟证”系统生成的采购码:“现在进多少货系统都记录着,再也不敢超量了。”
在云南昆明,记者注意到新版烟草广告禁令已全面落实。曾经随处可见的户外品牌展示被替换为控烟公益广告,某烟草品牌市场总监坦言:“过去一个月的广告费现在只能用于产品研发。”这种转变反映出监管政策对行业营销行为的深远影响。
随着“7·15”全国烟草市场监管日临近,各地正在筹备新一轮合规检查。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重点打击利用社交平台、物流渠道等新型网络售烟方式,并提醒消费者:“任何宣称‘网上哪个购物平台可以买烟’的渠道都存在法律风险,请务必通过持证零售户购买。”这一表态为行业合规发展再次划定了清晰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