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中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行情波动,各大品牌销量与价格动态成为行业焦点。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零售终端,结合市场监管部门数据与行业专家分析,发现“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等高端细支烟产品销量持续走强,而部分中低端产品则面临库存压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连锁便利店,店主李师傅告诉记者:“最近‘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卖得特别火,每天至少能卖出去二三十条,比去年同期涨了三成。”该产品单盒售价约70元,条装价格在700元左右,属于烟草行业高端细支烟的代表。记者注意到,店内该产品已连续三天出现缺货情况,需要从批发商处紧急调货。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市高端细支烟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8.7%,其中“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位列销量前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与消费者对品质烟需求提升密切相关。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细支烟已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预计全年细支烟产量将突破200亿支。”
然而,并非所有品类都呈现乐观态势。广州市白云区一家老烟民的采访中,67岁的王大爷表示:“现在便宜烟越来越难买,以前20多块的‘双喜硬盒’现在都涨到30块了,还不如买贵一点的。”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品牌的中端产品因成本上升,价格普遍上调5%-10%,但销量却出现下滑。
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明远教授分析:“《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内实施细则的逐步落实,使得烟草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精细化发展阶段。高端细支烟凭借其稀缺性和消费升级趋势,成为市场避风港。”他同时指出,烟草税调整政策的滞后效应仍在发酵,预计下半年市场将迎来更明显分化。
在杭州某金融公司工作的陈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常买的“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并表示:“虽然贵,但包装和口感确实不一样,办公室里抽这个显得有品位。”她透露,同品牌的“黄鹤楼1916硬盒”价格更高,单盒售价达120元,但仍有固定消费群体。这种消费心理被业内称为“烟标消费”,即消费者将香烟视为身份标识。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共查处价格违法行为312起,其中涉及高端细支烟的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案件占比达27%。北京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刘强表示:“针对‘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等热销产品,我们已建立重点监控机制,确保零售终端明码标价,打击囤积居奇。”
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亚太区分析师Sarah Johnson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烟草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细支化、低焦油化成为不可逆趋势。‘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的成功在于精准把握了‘年轻化’和‘品质化’双重需求。”她补充道,虽然电子烟分流了一部分消费,但传统烟草高端市场仍保持韧性。
记者在南京新街口商圈发现,部分烟酒店开始采取会员制销售策略,对“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等高端产品实行限购措施。店主张女士解释:“一天最多只能买两条,否则其他客人买不到。”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矛盾,但也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尽管高价烟销量增长,但青少年吸烟率仍在1.8%的警戒线以下,这得益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广告法》的严格执行。北京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建华强调:“无论价格多高,烟草危害本质不变。市场分化只是行业应对监管的适应性调整。”
在云南昆明,一位烟叶种植户告诉记者:“现在种烟叶的利润比前几年高,但要求也严了,农药残留超标一次就会被取消资格。”这反映了烟草行业从种植端到零售端的全面合规趋势。中国烟草协会秘书长赵明表示:“合规经营将成为未来市场准入的硬门槛,预计到2026年,不符合环保和健康标准的烟草产品将逐步退出市场。”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2025年7月1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高端细支烟如“黄鹤楼蓝色硬盒细支”持续热销,而中低端产品面临增长瓶颈。这种格局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也体现了行业在强监管环境下的自我调整。随着“双碳”目标下绿色烟草理念的深入,市场分化现象预计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