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新一轮政策调整正式落地,各地烟草市场迎来显著变化。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重点城市烟草零售点,发现新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及《电子烟管理办法》的细化条款已全面实施,其中关于价格透明化、渠道管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烟草价格公示实施细则》,所有烟草零售终端必须明确标注国产卷烟及进口卷烟的零售指导价。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红塔山经典1956的零售价从原来的13元上调至14元,而备受关注的产品代码“6901028053433多少钱一包”这一查询热点对应的“双喜(硬经典)”价格维持15元不变。据店员介绍,此次调整是自2023年“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的首次全国性价格微调,主要基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和税收政策优化。
中国烟草总公司政策法规部负责人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版政策的核心是“控总量、提质量、优结构”。他特别提到,电子烟监管方面,新规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指定的“云监管平台”完成赋码登记,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的罚款。上海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子烟非法入境案件同比下降42%,这一成果与“一产品一编码”的追溯体系密不可分。
在消费者调查环节,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烟民。来自广州的软件工程师李先生表示:“6901028053433多少钱一包”这类搜索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价格稳定性的焦虑,他建议行业应建立更透明的调价机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都某高校教师王女士则对电子烟口味限制表示理解:“新规禁止调味电子烟后,校园周边的店铺已经全部下架了水果味产品,这确实减少了青少年尝试的诱因。”
业内专家观点呈现分化态势。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孙教授指出,此次政策强化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国内执行力度,但“价格波动预警机制”的缺失可能引发市场震荡。相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首席工程师张博士则认为,允许特定高端品牌(如南京(九五细支))在20元以上的价格区间保持5%的浮动空间,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表现。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第三方机构“烟品数据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消费报告》显示,全国卷烟销量同比增长1.2%,但结构明显优化——低焦油产品占比提升至37%,而传统焦油含量>8mg的烟品销量下滑12%。值得注意的是,云南中烟和湖南中烟联合推出的“云香系列”新品,凭借“每包20元含两支薄荷爆珠”的创新设计,在西南地区市场份额已突破8%。
记者注意到,政策实施首日,部分城市出现排队购买现象。武汉市江汉区某烟酒店老板透露:“上午10点前,我们卖出了120包‘利群(新版)’,比平时多40%。很多顾客是担心下次调价,但根据新规,同等级别产品半年内调价幅度不得超过10%,所以大家不必恐慌囤货。”
在合规执行层面,记者发现不同地区的落地效果存在差异。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启用“烟草码”扫码检查系统,执法人员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核查商户的许可证有效期和进货渠道。而西安某高校周边的“烟贩整治行动”则因过度执法被当地消协约谈,反映出基层执行标准亟待统一。
关于“6901028053433多少钱一包”这一具体产品的价格波动,记者查阅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的“价格查询平台”,发现该代码对应的“双喜(硬经典)”在广东省的指导价为15元/包,但实际零售价允许±1元的浮动。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同样是双喜,广州天河城卖16元,番禺区居然14元,这是否涉嫌价格歧视?”对此,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回应称,价格差异主要源于运营成本和区域税收政策不同,属于合法范围。
国际比较视角下,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发布的《2025年全球烟草控制报告》显示,中国此次政策调整使本国烟草控制水平接近欧盟标准,但与挪威、新加坡等已实施“标准包装”的国家仍有差距。挪威烟草协会专家通过视频连线表示:“中国若能在2026年前推行‘无标识包装试点’,将极大提升控烟效果。”
在行业影响层面,上市公司“ST烟草”在港交所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第三季度营收预计增长7.8%,但利润率可能因新规增加的追溯系统成本而下降0.3个百分点。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正加速将部分产能转向符合新规的“绿色烟草”项目,预计明年能消化政策影响。
随着政策进入全面执行阶段,记者将持续关注各方的适应情况。从今日的观察来看,这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改革,正以更精细化的方式重塑中国烟草行业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