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烟草行业防伪溯源技术再迎重大突破,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已实现95%以上卷烟产品的全链条溯源覆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消费者对“白沙硬的多少钱”等热门品牌的防伪查询需求持续上升,而新技术的应用让假烟无处遁形。
“今天在超市看到一包白沙硬,价格是45元,但通过扫码发现防伪码已被查询过两次。”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提到的现象正是烟草行业打击假烟的最新成果。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司长王强介绍,2025年新版烟草专卖法实施后,所有卷烟产品均需内置NFC芯片和区块链溯源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轻触烟盒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产品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
记者在长沙卷烟厂采访时,技术总监张伟展示了最新研发的“云眼”防伪系统。该系统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能精准检测烟盒印刷瑕疵、条码异常等细微特征。“现在假烟制作者的技术越来越高明,但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假烟在包装微距纹理上总有破绽。”张伟解释道。
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印证了技术的有效性。截至7月4日,全国已查处假烟案件1.2万起,其中85%的假烟因无法通过溯源系统被识别。广州海关查获的一批涉嫌走私的“白沙硬”卷烟,因溯源码显示产品已售,最终确认全部为假烟,案值达320万元。
然而,仍有消费者对防伪技术存在疑问。在武汉某烟酒店,店主陈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有顾客问‘白沙硬的多少钱’,我报价42元,他非要扫码确认才肯买。现在大家越来越警惕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因防伪溯源技术升级,卷烟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40%。
烟草行业专家、中国烟科所研究员刘明指出:“溯源系统不仅打击假烟,还促进了价格透明化。根据最新市场监测,‘白沙硬硬蓝’在合法渠道的售价稳定在40-45元区间,而假烟往往低于30元,消费者通过扫码能直接辨别。”
记者在北京市烟草专卖局采访时,了解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该局稽查支队支队长赵磊透露:“我们与电商平台建立了实时数据共享机制,任何低于市场价30%的卷烟销售都将触发预警。”这一举措有效遏制了网络售假行为,上半年网络渠道假烟查处率提升至92%。
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各烟草企业也推出了创新举措。玉溪卷烟厂开发的“溯源游戏”APP,让用户通过完成防伪知识问答获得积分兑换礼品。不少年轻烟民表示:“现在买烟前都会习惯性扫码,就像查火车票真伪一样自然。”
不过,仍有挑战需要面对。在云南边境地区,记者发现部分消费者对防伪技术了解不足。当地一位烟农坦言:“虽然知道扫码能验真伪,但每次买烟都操作太麻烦。”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烟草专卖局正计划推出“一扫通”简化查询系统,预计9月在全国推广。
在法律层面,《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明确将“破坏溯源系统”列为违法行为,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北京市律协消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律师表示:“这一规定填补了防伪技术保护的立法空白,为溯源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烟草防伪溯源正从单一的技术手段发展为“技术+监管+教育”的综合体系。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副局长吴文通报了最新成果:通过区块链技术,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拦截了约200万条问题卷烟流入市场,其中不乏消费者常问的“白沙硬的多少钱”这类热门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防伪溯源的完善也带动了烟草市场良性竞争。某品牌营销总监透露:“现在我们更注重品质而非价格战,因为消费者可以通过溯源系统直接验证产品真伪。”这种转变使得合规企业受益,上半年行业平均利润率提升1.2个百分点。
在消费者评价方面,来自全国各地的抽样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对当前防伪措施表示满意。一位常年在广东做生意的商人说:“以前买烟总担心真假,现在扫码几秒钟就知道,心里踏实多了。”
展望未来,烟草行业防伪溯源技术仍在快速发展。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试点“生物防伪”新技术,通过在烟丝中添加特定生物标记物,使每包烟都具有唯一“基因身份证”。这一技术若成功推广,将彻底改变传统防伪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