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今日正式发布《烟草行业标准更新2025》系列文件,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在产品安全、健康警示、生产规范等方面迎来新一轮重大调整。此次标准更新涉及卷烟焦油含量上限、包装标识强制性要求以及电子烟监管细则三大核心领域,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记者第一时间从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获悉,新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在焦油含量控制方面,新标准将传统卷烟焦油含量上限从现有的10mg/支进一步降低至8mg/支,这一调整幅度达到20%,创下近十年来最大降幅。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桂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最新要求,预计到2026年,我国卷烟平均焦油含量将进入全球最低梯队。”记者走访北京王府井烟草专卖店发现,部分品牌如“中华”、“利群”等高端卷烟已提前完成技术升级,新包装上标注的焦油含量普遍降至7mg/支以下。而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口感变化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卷烟厂研发总监透露:“通过调整滤棒配方和烟草配方比例,我们确保了烟气的柔和度与劲头不受明显影响。”
包装标识方面,新标准首次引入“动态健康警示”概念,要求所有卷烟包装必须采用可变光效材质展示吸烟危害图文,且每季度更新一次警示内容。这一规定被业界视为“史上最严包装标准”。贵州某卷烟厂市场总监王先生向记者展示样品时指出:“这意味着传统固定图案将被淘汰,我们正在测试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消费者扫描包装可观看3D警示动画。”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特别针对“贵州10元的是什么烟”这类大众关注的中低价位产品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其警示标识面积不得小于包装主面的40%,字体大小需提升20%。在贵阳街头随机采访的烟民张师傅(化名)表示:“以前小包烟的警示语就像盖章似的,现在这么显眼,估计想不注意都难。”
电子烟监管领域,新标准首次将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纳入统一监管框架,要求其尼古丁释放量不得超过传统卷烟的60%。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已达186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司长刘强强调:“新标准既考虑了产品安全,也兼顾了市场平稳过渡,我们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配方备案。”记者在深圳市龙华区电子烟产业园看到,多家企业正在加急调整生产线,某品牌负责人透露:“为了符合新规,我们研发团队连续奋战三个月,最终将尼古丁盐浓度从1.8%降至1.1%。”
市场行情方面,新标准实施前的“抢购潮”已初现端倪。在上海烟草交易中心,2025年7月3日“双喜”牌香烟成交量环比增长45%,部分规格批发价突破80元/条。而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贵州10元的是什么烟”问题,贵州省烟草专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省10元价位段销量最大的“贵烟(幸福)”已提前完成配方调整,焦油含量降至8mg/支,零售价仍维持在10.5元/包。一位常年在贵阳开出租车的李师傅(化名)向记者吐槽:“现在连最便宜的红塔山都要12块了,希望新标准别让价格再涨。”
法律合规层面,新标准配套出台《烟草行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首次明确对违反标准的处罚分为三个等级。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律师分析:“这解决了以往执法中‘标准模糊’的问题,比如对于焦油超标行为,现在可以精确计算处罚金额,最低罚款5万元,最高可达50万元。”记者注意到,新标准特别增设了“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机制,要求各烟草企业必须在收到投诉后48小时内给出答复。云南某烟厂客服主管表示:“我们已组建50人专项团队,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解释新标准下的产品变化。”
业内专家对新标准反应不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某认为:“这是我国烟草行业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一步。”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则指出:“虽然进步显著,但与欧盟即将实施的‘0.8mg焦油上限’相比仍有差距。”记者在杭州召开的“2025烟草科技创新论坛”上获悉,多家企业已开始布局“低危害烟草”研发,某上市公司首席科学家展示的“植物基滤棒”样品,据称可使有害物质截留率提升35%。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发现关于新标准的讨论已超过10万条。知乎用户“烟民老王”发帖称:“新包装确实吓人,但口感变化不大,价格倒是涨了2块。”微博话题#贵州10元的是什么烟#阅读量突破2000万,有网友调侃:“以后买烟得带上放大镜看警示语。”也有部分消费者表示欢迎:“虽然不抽烟,但看到包装这么醒目,总比以前好。”
随着新标准实施日期临近,各地烟草企业正加速推进准备工作。记者在山东临沂烟草批发市场看到,新标准宣传册已下发至所有零售户,内容包括常见问题解答和举报电话。一位经营烟酒店的店主算了一笔账:“按照新规,现在要备货至少20个品牌,比以前复杂多了,但估计投诉会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