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全国烟草行业政策调整的持续深化,各地市场迎来新一轮调整与反响。记者今日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烟草零售终端,发现“5元烟哪个好”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而政策导向下的市场变化正悄然重塑行业格局。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烟草税收同比增长8.3%,但政策性调控仍在持续发力。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草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需加强对低价卷烟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对5元及以下价位烟产品的销售行为进行严格审查。这一政策背景直接导致部分消费者开始重新评估“5元烟哪个好”的选择标准。
在北京朝阳区某烟酒专卖店,店主王先生向记者坦言:“政策出台后,很多顾客来问‘5元烟哪个好’,但我们的进货渠道已经受限。比如‘黄山’和‘红河’这两个品牌原本是低价市场的主力,现在补货周期明显拉长。”他出示的进货单显示,部分5元档位烟品已从每周两次的补货变为“按需调拨”,价格方面,“黄山(细支)5元/包”和“红河(软)4.5元/包”等热销产品库存均不足。
记者在上海市烟草专卖局了解到,该局已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夏季专项检查”,重点查处低价烟跨区域调货、无证销售等行为。一位执法人员透露:“有零售户试图通过线上渠道销售5元档位烟品,但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案,任何形式的低价烟网络销售均属违规。”
行业专家的点评进一步揭示了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研究员张明(化名)接受采访时指出:“5元烟哪个好”的讨论实际反映了消费分级与监管平衡的矛盾。他认为,随着2025年“烟草税价联动机制”的全面实施,低价烟利润空间被压缩,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度依旧存在,这导致部分零售终端出现“有价无货”的现象。
在消费者层面,差异化的评价尤为明显。30岁的快递员李强表示:“以前‘红塔山(软经典)5元/包’是我的首选,现在买不到,只能试试‘石林(软)5.5元/包’,价格涨了但品质没变好。”而大学生陈同学则认为:“5元烟哪个好已经不重要了,我更担心以后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这种分化折射出政策对消费习惯的潜在影响。
烟草市场行情监测平台“烟价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5元档位烟品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24年底的23%降至18%,而10-15元中档烟品销量同期增长12%。该平台分析师刘芳(化名)解释:“消费者被‘无形之手’推向上游价位,但替代效应尚未完全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品牌已开始调整策略。记者在广东市场发现,“白沙(软)6元/包”通过推出“环保包装”版本,在价格微调的同时强调合规性,单日销量环比增长15%。一位品牌经理透露:“我们内部讨论过‘5元烟哪个好’的问题,最终决定用价值升级而非价格竞争来应对。”
在法律与合规层面,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烟草政策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周边的烟零售点已全部撤下5元烟品广告牌,店主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卖5元烟要登记身份证,还要看年龄,太麻烦了。”这种操作层面的变化,正是政策落地的具体体现。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呼吁平衡监管与市场关系。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赵华(化名)指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背景下,‘5元烟哪个好’的问题终将让位于公共健康目标,但过程需兼顾社会承受力。”他建议引入“梯度禁售”机制,逐步提高低价烟准入门槛。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多地市场仍能见到“5元烟哪个好”的询问,但回答已从品牌比较转向“能否买到”的确认。这种微妙变化,或许正是中国烟草行业在政策驱动下,从“卖方市场”向“合规市场”转型的缩影。随着7月全国烟草交易会临近,更多行业动态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