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全球烟草行业零售生态迎来新一轮调整,各国政策与市场动态交织,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在中国,烟草市场监管持续收紧,零售终端合规性成为焦点;而在海外市场,菲律宾等地则因独特的销售模式成为讨论热点。记者今日走访多地,结合最新监管报道、行业数据及消费者反馈,梳理出以下关键信息。
国内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零售终端管理指南》明确要求,所有零售点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购烟、扫码追踪等制度。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走访中发现,大型连锁超市已全面升级收银系统,消费者购买香烟时需出示身份证并录入信息。一位超市负责人透露:“现在每包‘中华’(约80元)的购买都需要系统验证,否则无法交易。”与此同时,部分城市试点“电子烟与卷烟同柜管理”,引发业内讨论。中国烟草总公司市场研究部专家表示,此举旨在减少青少年接触烟草的机会,但短期内可能增加零售商操作成本。
在价格方面,市场行情显示,高端香烟价格稳中有升。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烟酒店看到,最新上市的“熊猫”硬盒(200元/包)因限量供应,部分黄牛加价至230元;而中低端品牌如“红塔山经典1956”(25元/包)则因促销活动销量回升。多位烟民向记者表示:“现在买烟比以前麻烦,但价格涨了需求没减,特别是送礼用的高端烟。”
菲律宾市场的销售模式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态。记者在采访中多次被问及“菲律宾哪里卖香烟”,这一问题的背后是当地宽松的烟草政策与多元销售渠道。据《马尼拉时报》报道,菲律宾允许便利店、小摊贩甚至流动摊车销售香烟,且无需强制实名登记。当地烟草协会主席何塞·桑托斯指出:“我们的销售网络覆盖率达92%,但监管挑战也更大。”记者在马尼拉老城区观察到,部分香烟以“条装批发”形式售卖,价格仅为国际均价的60%,吸引了不少中国游客购买。一位常驻马尼拉的华人表示:“我在唐人街找到一家店,‘Marlboro’(约100比索/包,折合人民币12元)比国内便宜太多。”
国际监管动态方面,欧盟于2025年6月通过《烟草控制框架修订案》,要求成员国在2026年前禁止薄荷味香烟,并扩大电子烟监管范围。欧洲烟草零售商协会(ETRA)发布报告称,这将导致约15%的烟草零售商面临转型压力。相比之下,美国FDA近期放宽了对部分加热烟草产品的审批,菲莫国际的IQOS设备销量环比增长8.3%。业内专家分析:“全球烟草政策分化加剧,合规成本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消费者态度呈现两极分化。记者在北京三里屯随机采访的10位烟民中,6人认为“监管过度影响正常消费”,其中一位30岁的软件工程师表示:“我每天只抽一包‘玉溪’(45元),现在连扫码都嫌麻烦。”但另有4人支持严格管控,一位45岁的教师说:“我儿子16岁,学校附近卖烟的居然不问年龄,现在好多了。”
在法律与合规层面,记者梳理发现,中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新增“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条款,而菲律宾《烟草控制法》2025年修正案则首次引入“烟草广告电子标识”要求。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律师指出:“跨境烟草贸易的法律风险正在上升,企业需关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差异。”
菲律宾哪里卖香烟?这个问题在东南亚地区具有特殊意义。记者在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免税店注意到,菲律宾产香烟因价格优势成为转机旅客的抢手货。据《菲律宾星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该国烟草出口同比增长12%,主要流向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一位在马尼拉经营烟草生意的商贩透露:“我们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单月可处理3000单,但需应对各国关税政策。”
行业创新方面,多家烟草企业加速布局“无烟烟草”市场。记者在2025年世界烟草展(线上)上获悉,云南中烟推出的“清肺草本”系列烟丝产品,采用植物提取物替代传统烟草,已在云南试点销售。中国疾控中心控烟与吸烟健康研究室主任张教授评价:“这类产品可能成为监管与消费之间的缓冲带,但长期健康影响仍需观察。”
综合来看,2025年7月4日的烟草零售生态呈现出监管趋严、市场分化、创新加速三大特征。从国内实名制购烟到菲律宾自由销售,从欧盟禁令到美国松绑,全球烟草政策博弈正深刻影响产业链各环节。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在合规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仍是悬而未决的课题。至于“菲律宾哪里卖香烟”这类具体问题,则折射出烟草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差异与个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