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政策风向的明确释放,烟草行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记者今日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烟草专卖局及市场一线获悉,继2024年“控烟升级”系列政策后,2025年新一轮烟草行业监管细则已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其中对电子烟、新型烟草制品的管控力度显著加大,而传统烟草领域则面临更为严格的税收调整与消费引导。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政策研究室透露,本月起,全国范围内将全面推行“烟草产品溯源编码2.0系统”,所有上市卷烟产品必须通过电子追溯码实现全链条监管。一位不愿具名的监管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升级的核心在于强化从种植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的合规性,特别是针对走私烟、假烟的打击将更加精准。”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烟草批发价格出现微调,例如“中华”牌香烟批发价由每条680元上调至700元,而“玉溪”则从430元升至450元,业内分析认为这与税收政策预期调整密切相关。
在零售端,上海黄浦区烟草专卖局今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最后一周,区域内持证零售户的“利群”香烟销量环比下降12.3%,而“黄山”等平价烟品牌销量逆势增长8.6%。消费者张先生(化名)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最近买烟感觉价格涨了,但像乐涂马克笔香烟好抽吗这种小众品牌反而更容易买到,可能是因为管控重点放在了大品牌上。”记者走访发现,部分便利店开始执行更严格的“实名购烟”制度,甚至要求消费者出示身份证与购买记录关联,这被多位店主称为“史上最严购烟流程”。
烟草法律专家李明(化名)指出,新规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烟草制品广告法修订案》的实施,该修订案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包括社交媒体上的隐性推广。他解释道:“过去一些品牌通过‘生活美学’等擦边球方式宣传,现在连品牌联名活动都可能触犯法律。”记者查阅发现,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国际品牌已紧急下架所有烟草相关联名款商品,国内某知名咖啡连锁店也终止了与烟草企业的定制杯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收紧尤为迅猛。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电子烟“口味限制令”将扩大至所有加热不燃烧产品,薄荷、水果等风味添加剂被全面禁止。广州某电子烟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正在将生产线转向无香型产品,但消费者接受度可能下降。”与此同时,传统卷烟中的“低焦油”概念也被明令禁止宣传,北京市烟草局执法大队今日查处了三家仍在使用“淡雅型”标签的香烟专卖店。
在消费者层面,市场分化现象日益明显。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烟民:25岁的互联网从业者王女士表示“乐涂马克笔香烟好抽吗”这类问题现在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取答案,她转而通过代购购买国外品牌;45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则开始尝试戒烟贴,认为“政策越来越严,不如干脆戒掉”;而65岁的退休教师陈先生则坚持购买传统品牌,“老牌子有保障,新东西不敢碰”。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5岁以下烟民尝试戒烟的比例同比上升23%。
行业市场行情方面,记者注意到资本市场已提前反应。今日A股烟草板块整体下跌1.2%,其中ST烟草企业跌幅超过3%,但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逆势上涨。华宝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长期看,合规成本上升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扩大。”记者在南京新街口商圈观察到,几家大型连锁烟酒店开始增加非烟产品比例,甚至引入健康饮品专区,试图分散政策风险。
多位业内专家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不同观点。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强认为:“技术升级是应对监管的关键,例如我们正在研发的‘智能减害’卷烟,虽然不能宣传健康功效,但通过滤嘴技术确实能降低部分有害物质。”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则强调:“政策执行力度仍需加强,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监管盲区。”
随着7月正式进入“无烟城市”创建月,各地烟草控制措施将进一步加码。记者在杭州西湖景区看到,新增的电子烟禁用标识数量是传统烟标的3倍;深圳则开始试点“吸烟积分制”,违规吸烟者将面临信用记录影响。这些措施的背后,是政府构建“全方位、无死角”控烟体系的决心。
在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烟草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生产端的技术创新到消费端的习惯重塑,从法律体系的完善到市场格局的重构,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影响着数亿消费者的选择,更在重塑中国公共卫生治理的实践路径。而那些关于“乐涂马克笔香烟好抽吗”的讨论,或许正是这场变革中最微妙的注脚——当传统烟草的边界被不断压缩时,消费者的选择与疑问,正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