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品牌忠诚度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行业数据显示,尽管全球范围内控烟政策持续收紧,但中国烟草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定的消费需求,品牌忠诚度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记者今日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烟草零售终端,发现“哪种香烟多”的问题成为消费者和零售商热议的话题。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连锁便利店,记者注意到货架上的香烟品牌琳琅满目,但中华、玉溪、利群等传统高端品牌依然占据显著位置。店长李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中华(硬)的销量增长了15%,而玉溪(软)的销量也保持稳定。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尤其是老顾客,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据了解,中华(硬)的市场零售价为每包85元,玉溪(软)为每包65元,价格优势并未完全动摇消费者的品牌偏好。
上海烟草集团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高端香烟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8.3%,其中中华系列依然稳居榜首。集团品牌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不仅体现在重复购买上,还体现在对品牌文化的认同。例如,中华香烟作为‘国烟’的代表,其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身份认同紧密相关。”
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背后,控烟政策的压力依然存在。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指引》强调,烟草企业需加强品牌宣传的合规性,避免诱导性营销。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他们对品牌忠诚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烟草科学研究院的王教授指出:“品牌忠诚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涉及品牌历史、广告投放、消费者习惯等多个维度。当前,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不仅源于口味,更源于情感连接。”
在消费者群体中,品牌忠诚度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记者在广州天河区随机采访了10位烟民,其中6位表示“哪种香烟多”是他们选择购买的首要考虑因素。一位30多岁的张姓消费者表示:“我习惯抽利群(软红),因为它的口感适合我,而且价格在50元左右,性价比高。”而另一位40多岁的刘姓消费者则坦言:“我更看重品牌档次,即使价格高一些,我也会选择中华(软),因为它有面子。”
市场行情方面,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烟草市场整体销量同比增长3.2%,但品牌分化现象明显。中低端品牌如白沙、红塔山等虽然销量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而高端品牌如黄鹤楼、双喜则通过创新产品线实现了逆势增长。黄鹤楼(1916)的市场零售价为每包120元,其独特的焦油含量和包装设计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烟草法律与合规层面,202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品牌宣传的边界,禁止使用“低焦油”、“淡味”等误导性表述。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我们加大了对违规广告的查处力度,发现多起品牌通过暗示性语言诱导消费者的事件。品牌忠诚度的培养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在行业竞争层面,外资品牌如万宝路、骆驼等依然在年轻消费者中保持一定影响力,但本土品牌的反击力度不容小觑。记者在成都一家酒吧采访时发现,年轻消费者对“哪种香烟多”的讨论中,本土品牌如娇子、芙蓉王等也占有一席之地。一位90后消费者表示:“虽然万宝路名气大,但我更愿意尝试本土品牌的新口味,比如娇子(X)的冰爽系列。”
多位业内专家对品牌忠诚度的未来走向发表了看法。中国社科院烟草研究所的赵研究员指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未来烟草市场的品牌忠诚度可能会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高端品牌凭借品牌文化继续吸引忠实消费者;另一方面,中低端品牌可能通过价格策略维持市场份额。”
综合来看,2025年7月4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品牌忠诚度与消费趋势交织的复杂局面。无论是传统品牌的坚守,还是新兴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对“哪种香烟多”的讨论背后,折射出烟草行业在合规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平衡。随着控烟政策的持续深入,品牌忠诚度的内涵或许将发生新的变化,但短期内,品牌依然是消费者选择香烟的核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