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区域对比热潮。在“高端五十块钱左右的烟区域对比一目了然脱颖而出”这一主题下,各地烟草销售、消费习惯及政策执行情况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发现不同区域的烟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在北京,烟草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记者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烟酒店看到,店内的香烟价格普遍较高,尤其是“五十块钱左右的烟”成为主流选择。店主李先生告诉记者:“北京这边对烟草管控严格,很多品牌的价格都涨了,像‘中华’现在一包要80多,‘利群’也得六十多,反而是‘红塔山’、‘黄鹤楼’这些五十块钱左右的烟卖得最好。”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北京将进一步加强烟草零售终端管理,杜绝非法渠道香烟流入市场。
与北京不同,上海烟草市场呈现出高端化趋势。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一家品牌专卖店,记者发现“五十块钱左右的烟”几乎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单价超过百元的进口品牌和高端国产香烟。一位正在选购“双喜(硬经典)”的消费者王女士表示:“上海消费水平高,大家更愿意买贵一点的烟,比如‘双喜’现在一包要120,但包装和口感都更好。”上海市烟草行业协会专家指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烟草消费更注重品牌溢价和消费体验。
广州作为南方烟草消费重镇,市场表现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记者在广州天河区的烟酒店发现,“五十块钱左右的烟”如“双喜(硬)”、“红双喜”等依然占据半数以上销量。店主陈女士坦言:“广州本地人消费习惯比较务实,‘五十块钱左右的烟’性价比高,很多老顾客都认准这几个牌子。”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东地区烟草销量同比增长5.3%,其中中低端产品贡献率超过60%。
成都市场则展现出独特的“混搭”特征。记者在成都春熙路附近走访时发现,当地消费者对烟草品牌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一家连锁烟酒店的负责人透露:“成都这边年轻人喜欢尝试新品牌,‘五十块钱左右的烟’卖得不错,但像‘娇子(X)’这种特色产品也很受欢迎。”四川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李教授分析称:“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经济中心,烟草消费兼具本地特色和消费升级趋势。”
在政策层面,各地烟草监管政策执行力度差异明显。记者查阅了《2025年烟草行业合规白皮书》发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电子烟监管更为严格,而成都、广州等城市则更注重传统烟草的税收调控。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70%的北京烟民认为“五十块钱左右的烟”是日常消费的主要选择,但购买渠道合规性仍是关注重点。
行业专家观点方面,中国烟草协会副会长张明远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烟草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及监管政策密切相关。”他特别提到:“‘五十块钱左右的烟’在三四线城市仍具市场主导地位,但一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不可忽视。”
消费者评价方面,记者采访了多位不同地区的烟民。在北京工作的陈先生表示:“在北京抽‘五十块钱左右的烟’感觉有点掉价,同事都抽‘中华’‘玉溪’。”而在广州生活的王大爷则说:“我抽了几十年烟了,还是喜欢‘红双喜’,五十块钱的烟最实在。”
市场行情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烟草批发价格指数为102.3,较去年同期上涨2.1点。其中,中高端产品涨幅达4.6%,而低端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价格差异将进一步加剧区域消费格局的分化。
在法律合规层面,记者注意到《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5修订)》将于7月1日起实施,新规对烟草广告、促销活动等作出更严格限制。多位法律界人士指出,新规将直接影响不同地区烟草市场的营销策略,可能进一步改变区域消费结构。
综合来看,2025年6月29日的烟草市场区域对比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线城市消费升级明显,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二三线城市“五十块钱左右的烟”仍为主流;监管政策差异导致区域市场分化加剧;消费者选择更加多元化。这种格局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并可能随着新政策的实施而进一步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