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随着夏季旅游旺季的到来,烟草行业终端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态势。记者从多地烟草专卖局及市场一线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烟草行业在终端建设、市场监管、消费需求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在“香港过关带烟”现象持续引发关注的同时,国内烟草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广东省深圳市,记者走访了多家烟草零售终端。据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该市持续推进烟草零售终端规范化建设,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优化终端布局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非法渠道烟草的流入。同时,随着电子烟监管政策的进一步细化,传统烟草零售终端的合规性更加凸显。
“我们近期加大了对‘香港过关带烟’行为的打击力度。”深圳市烟草专卖局市场科科长李明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个人携带烟草制品入境需遵守相关规定,超量携带将面临罚款甚至法律制裁。香港过关带烟现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对本地零售终端造成了冲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监管力度加大,但仍有部分消费者试图通过“香港过关带烟”的方式获取低价烟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民告诉记者:“香港的烟草价格确实比内地便宜,比如一包‘万宝路’在香港售价约HKD 70(约合人民币60元),而内地售价为RMB 55,差价虽然不大,但积少成多。”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烟草行业将继续推进终端建设,提升零售终端的合规性和竞争力。同时,将通过价格调控、渠道管理等方式,逐步缩小与香港市场的价格差距,减少消费者通过非法渠道购烟的动机。
在北京市,烟草零售终端的数字化建设成为行业新亮点。记者走访发现,多家烟草零售店已引入智能POS系统,实现库存管理、销售数据实时上传等功能。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市场部主任张华表示:“数字化终端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为精准营销提供支持。”
然而,市场行情的变化也让烟草行业面临挑战。据行业市场行情报道,2025年上半年,受经济形势影响,部分地区的烟草消费量出现下滑。一位烟草零售商透露:“今年二季度,我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约10%,主要原因是年轻消费者转向电子烟或减少吸烟量。”
烟草行业专家刘教授指出,这一现象与近年来国家加强控烟宣传、电子烟监管趋严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烟草行业需要在终端建设、产品创新、合规经营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应对市场变化。”刘教授表示。
在上海市,烟草零售终端的合规性建设成为重点。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烟草专卖局近期开展了“烟草零售终端合规性提升行动”,通过定期检查、培训指导等方式,确保零售终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一位参与行动的执法人员表示:“我们重点关注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同时加强对‘香港过关带烟’相关线索的排查。”
多位烟民或消费者对烟草市场的变化也表达了看法。一位长期吸烟的消费者王先生表示:“现在买烟越来越规范,虽然价格比以前高了一些,但至少能保证质量。”另一位消费者则提到:“‘香港过关带烟’虽然方便,但风险太大,一旦被查到罚款不划算,还是去正规渠道购买更安心。”
与此同时,烟草相关法律和合规要求也在不断细化。2025年1月,《烟草专卖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版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烟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要求。业内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将推动烟草行业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在江苏省南京市,烟草零售终端的社区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记者走访发现,不少社区附近的烟草零售店不仅提供传统烟草产品,还增加了代缴水电费、快递代收等便民服务,提升了终端的竞争力。南京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化终端建设是未来趋势,我们希望通过优化服务,增强消费者粘性。”
回到“香港过关带烟”这一话题,记者在广东珠海市采访时发现,尽管监管加强,仍有少数消费者试图冒险携带烟草。一位经常往返香港的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我身边有人尝试过关带烟,但大多数人都觉得风险太高,现在很少有人敢这么做了。”
综合来看,2025年7月1日,烟草行业终端建设在规范中稳步推进,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消费者行为也在发生变化。无论是“香港过关带烟”现象的减少,还是数字化终端的普及,都反映出烟草行业正朝着更加合规、高效的方向发展。未来,如何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消费者习惯之间找到平衡,仍将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