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我国烟草行业香精管控政策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近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超过500家烟草制品零售点展开专项检查,重点针对“55元烟”等中高端卷烟产品中的香精使用合规性进行抽查。这一举措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记者今日走访北京朝阳区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以往备受消费者青睐的“55元烟”系列产品近期在柜台陈列位置有所调整。某品牌卷烟销售主管王经理向记者坦言:“现在进货渠道对香精成分的要求比去年严格了至少三成,特别是薄荷、水果类香精的使用比例必须符合最新国家标准。”他透露,该品牌一款定价55元的细支卷烟,因香精配方调整,单箱生产成本上涨了约200元。
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卷烟市场整体价格区间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现象。其中,售价在40-60元区间的“55元烟”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2.3%,但与此同时,各地烟草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收到的香精相关投诉环比下降7.2%。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李明指出:“新规实施后,我们已查处3起违规添加香精的案例,涉及产品均被立即下架并处以货值三倍的罚款。”
多位行业专家对此次香精管控措施评价不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香料香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教授表示:“从技术层面看,新版《卷烟香精香料使用规范》确实填补了此前标准中的空白,特别是对‘天然等同香精’的定义更加明确。”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建平则认为:“过度管控可能影响消费者体验,建议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在消费者端,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正在购买“55元烟”的市民。35岁的程序员陈先生表示:“最近抽同一款烟感觉味道淡了些,但更安心。”而42岁的销售经理赵女士则抱怨:“有些品牌为了符合新规,把薄荷味做得太假,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一位不愿具名的烟草分析师向记者透露,部分消费者已开始转向进口品牌,如某款售价58元的日系卷烟,近期销量增长显著。
上海市烟草专卖局最新发布的《合规经营白皮书》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82%的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完成香精配方备案。白皮书特别强调:“任何声称具有‘本草润喉’等功效的香精添加行为,均属违规。”这一规定直接影响了市场上多款主打“健康概念”的卷烟产品。
在市场交易层面,上海黄金交易所附近一家烟草专卖店老板透露,近期“55元烟”的批零价差从平均的5元压缩至3.5元。“香精管控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他算了一笔账,“以一箱250条计算,每条烟成本增加0.8元,消费者实际承担的涨价幅度约为1.2元/包。”
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中国区负责人通过邮件向记者回应称:“我们已根据中国新规调整了旗下多款产品配方,包括那款定价55元的混合型卷烟。”但该负责人拒绝透露具体成本变化数据。相比之下,国内某头部烟草企业品牌经理则表示:“我们的‘55元烟’系列已提前三个月完成配方升级,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将成本增幅控制在5%以内。”
记者注意到,在二手交易平台,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卖库存的“老版本”卷烟,有用户贴出“55元烟(2024年生产)”的转让信息,标价高出市场价2元。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消费警示明确指出:“任何形式的卷烟私下交易均属违法行为,且存在真伪风险。”
针对香精管控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会接受因合规要求带来的小幅价格上调”,但76%的人希望“监管部门能提供更透明的香精使用信息”。这一数据反映出消费者在健康与体验之间的微妙平衡。
随着“七五”普法宣传周的临近,多地烟草监管部门计划组织“香精管控标准”主题宣传活动。浙江省烟草专卖局表示,将在下月举办“合规香精使用”专题培训,覆盖全省3000余名烟草制品从业人员。业内人士预测,下半年“55元烟”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因香精管控政策而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