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烟草行业渠道合规监管迎来新动态。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秩序整治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渠道合规检查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针对10元中支烟等畅销产品的流通环节,违规行为查处率同比上升15.3%。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政策收紧,但部分区域仍存在跨区域调货、无证销售等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面临新的挑战。
“10元的中支烟是哪些?”成为近期行业讨论的焦点。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目前国内10元价位段的中支烟主要包括“红双喜(硬)中支”、“黄山(新制皖)中支”以及“南京(佳品)中支”等品牌。这些产品凭借小巧的包装和适中的价格,在年轻消费群体中颇受欢迎。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这些畅销品也成为渠道违规的重灾区。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商户透露:“有些同行为了赚取差价,会从价格较低的地区大批量调货,甚至通过‘快递盲盒’等方式规避监管。”
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行动中发现了多个典型案例。在广东某市,执法人员查获一批非法流入的“红双喜(硬)中支”,其价格仅为正常渠道的7折。据查证,这批香烟来自外省的非法批发点,通过物流分拆后伪装成普通商品邮寄。执法人员表示:“这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可能涉及假冒伪劣产品,危害消费者健康。”
为应对此类问题,多地烟草部门升级了监管手段。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引入了“电子追溯码+AI识别”系统,通过扫描烟盒上的二维码即可追踪产品流向。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目前,该技术已在京津冀地区试点推广,预计年底前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在法律层面,《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的条款进一步明确了渠道违规的处罚标准。法律专家王律师指出:“根据新规,无证跨省销售烟草制品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0%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他同时提醒零售商户:“切勿因小失大,合规经营才是长久之计。”
记者走访了上海、成都等地的多家烟酒店,发现合规意识较强的商户已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成都武侯区的张老板表示:“我们店现在只从指定渠道进货,虽然利润空间小了些,但至少不用担惊受怕。”相比之下,部分区域仍存在侥幸心理。一位烟民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上周在某某平台买的‘黄山(新制皖)中支’,收到后包装明显有拆动痕迹,不知道是不是假货。”
行业专家李教授对记者表示:“10元的中支烟是哪些?这个问题背后反映的是消费升级与市场监管的博弈。中支烟凭借其便携性和时尚感,已成为烟草消费的新趋势,但价格敏感区间内的产品更容易滋生灰色交易。”他建议:“烟草部门应联合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建立更完善的追溯机制,同时加强对零售终端的培训,让合规意识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国际烟草市场的合规经验也值得借鉴。欧盟最新实施的《烟草及相关产品指令》要求所有烟草制品必须附带唯一识别码,这一做法有效减少了走私行为。我国烟草行业可考虑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土特点,探索更精细化的监管模式。
在消费者端,多位烟民对渠道合规表达了不同看法。北京某高校教师刘先生认为:“只要香烟是真品,渠道合规与否对我影响不大。”而另一位消费者则表示:“我更担心非法渠道的产品质量,毕竟健康最重要。”这种分歧也反映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行业还需做好消费者教育。
针对10元中支烟等重点品类,多地烟草部门已启动专项治理行动。记者在采访中获知,下半年将重点整治“线上引流线下交易”、“快递代收烟”等新型违规模式。一位市场监管人员透露:“我们已经与邮政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可疑包裹进行重点筛查。”
随着监管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处罚力度的加大,烟草行业渠道合规将进入更深层次的治理阶段。对于零售商户而言,如何平衡利润与合规,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课题。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香烟,既是保护自身权益,也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合规经营不是负担,而是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