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随着全国烟草市场净化行动的深入推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和流通环节。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2万余起,查获假冒伪劣卷烟超过5000万条,市场净化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地烟草专卖部门与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协同作战,也反映了当前烟草市场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北京市朝阳区,记者走访多家烟草专卖店发现,正规渠道销售的卷烟品牌齐全,价格透明。一位姓王的店主表示:“现在市场管理越来越严,以前那些卖假烟的‘黑店’基本都消失了。顾客买烟也更放心,毕竟假烟不仅危害健康,还可能触犯法律。”记者注意到,店内所有卷烟均张贴了“中国烟草”防伪标识,且价格与官方定价一致,例如“中华”硬盒售价为每条650元,“红塔山”经典1956为每条85元。
与此同时,一些消费者对市场净化后的产品口味变化表达了关注。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烟酒店,记者听到两位烟民在讨论:“红火烟好抽吗?现在市场上好像少见这个牌子了。”店主解释称,红火(Red Fire)作为地方特色品牌,因部分批次抽检不合格已被暂停销售,预计完成整改后可恢复供应。中国烟草总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共有12个地方品牌因质量问题被纳入整改名单,涉及产能调整和生产线升级。
在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烟草专卖局开展“夏季雷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销售假烟行为。执法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追踪,一举打掉一个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销售假冒“双喜”牌卷烟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上海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队长李明表示:“网络售假已成为当前烟草打假的新难点,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身份和物流漏洞逃避监管。我们已与电商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线上发现、线下查处’的闭环管理。”
从行业层面看,2025年上半年烟草市场呈现“量减价稳”的态势。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烟草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6月全国卷烟总销量同比下降5.3%,但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42%,反映出消费升级趋势。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天价烟”治理常态化,如“九五至尊”等高端产品价格已回归理性区间,目前市场价约为每条1200元。与此同时,电子烟监管持续收紧,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要求所有电子烟产品必须在7月15日前完成“三证一码”备案,否则将被强制下架。
记者在广东省深圳市采访时,遇到一位姓张的消费者,他坦言:“现在买烟比以前方便多了,但价格确实涨了不少。像‘红旗渠’硬盒,去年才55元一条,现在涨到了62元。不过考虑到市场净化后质量更有保障,还是值得的。”另一位烟民则抱怨道:“红火烟好抽吗?我以前挺喜欢抽这个的,现在买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查了。”烟草行业分析师王教授解释称,地方品牌调整是行业整合的必然结果,未来市场将更加规范化,消费者可选择的优质产品反而会更多。
在法律合规方面,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烟草制品,违者将处以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的罚款。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教授指出:“这一规定填补了网络售假的监管空白,体现了立法者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坚定支持。”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电子烟、代购等新型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
在山东省济南市,记者目睹了一起“代购烟”案件的查处过程。一名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玉溪”牌卷烟的男子被当场抓获,其库存卷烟均无合法来源证明。济南市烟草专卖局法规处处长赵刚介绍:“根据新规,这类行为已构成无证经营,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消费者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烟草制品,否则可能面临健康风险和法律风险。”
展望下半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市场动态监测。据透露,该系统可实时识别异常交易行为,预测区域性市场波动,为精准打假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行业将加快低焦油、无尼古丁等健康型产品的研发,以满足消费者对更安全烟草制品的需求。在市场需求与监管力度双重作用下,2025年烟草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